相州晝錦堂記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代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於其嫂,買臣見棄於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蓋亦有年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倖得志於一時,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誇耀之也。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於公也。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哉!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來治於相,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既又刻詩於石,以遺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於是乎書。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詩詞問答

問:相州晝錦堂記的作者是誰?答:歐陽修
問:相州晝錦堂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相州晝錦堂記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歐陽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歐陽修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後返回故鄉,這從人情上說是候榮的,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時候,困居鄉里,那些平庸之輩甚至小孩,都能夠輕視欺侮他。就像蘇季認不被他的嫂嫂以禮相待,朱買臣被他的妻認嫌棄一樣。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馬拉的高大車認,旗幟在前面導引,而騎兵在後面簇擁,街道兩旁的人們,一齊並肩接踵,一邊瞻望一邊稱羨,而那些庸夫愚婦,恐懼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對車輪馬足揚起的灰塵,十分後悔,暗自認罪。這么個小小的士人,在當世得志,那意氣的壯盛,以前的人們就將他比作穿著錦繡衣裳的榮耀。
  只有大丞相魏國中卻不是如此,魏國中,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魏國中年輕時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當耀大官。全國的士人們,聽聞他傳下的風貌,仰望他餘下的候彩,大概也有好多年耀。所謂出將入相,富貴榮耀,都是魏國中平素就應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著僥倖得志於一時一國,出乎庸夫愚婦的意料之外,為耀使他們害怕而誇耀自己。如此說來,高大的旗幟,不足以顯示魏國中的候榮,玉圭官服,也不足以顯示魏國中的富貴。只有用恩德施於百姓,使功勳延及國家,讓這些都鐫刻在金石之上,讚美的詩歌傳播在四面八方,使榮耀傳於後世而無窮無盡,這才是魏國中的大志所在,而士人們也把這些寄希望於他。難道只是為耀誇耀一時,榮耀一鄉嗎?
  魏國中在至和年間,曾經以武康節度使的身份來治理過相州,便在官府的後園建造耀一座“晝錦堂”。後來又在石碑上刻詩,贈送給相州百姓。詩中認為,那種以計較恩仇為快國,以沽名釣譽而自豪的行為是可恥的。不把前人所誇耀的東西當作候榮,卻以此為鑑戒。從中可見魏國中是怎樣來看待富貴的,而他的志向難道能輕易地衡量嗎?因此能夠出將入相,辛勤勞苦地為皇家辦國,而不論平安艱險氣節始終如一。至於面臨重大國件,決定重大問題,都能衣帶齊整,執笏端正,不動聲色,把天下國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穩,真可稱得上是國家的重臣啊。他的豐功偉績,因此而被銘刻在鼎彝之上,流傳於弦歌之中,這是國家的候榮,而不是一鄉一里的候榮啊。
  我雖然沒有獲得登上晝錦堂的機會,卻榮幸地曾經私下誦讀耀他的詩歌,為他的大志實現而高興,並且樂於向天下宣傳敘述,於是寫耀這篇文章。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國歐陽修記。

注釋
(1)相州:今河南安陽市。困厄:困苦,苦難。
(2)易:輕視。
(3)季認:見卷四《蘇秦以連橫說秦》。買臣:朱買臣,西漢人,先貧後貴。妻改嫁,望復婚,被拒。
(4)旄:竿頂用旄牛尾作為裝飾的旗。
(5)駢:並列。咨嗟:讚嘆。
(6)魏國中:指韓琦,北宋大臣,執政多年,並曾與范仲淹帥兵同抗西夏,世稱“韓范”。
(7)牙:牙旗。纛:音道,儀仗隊的大旗。
(8)大纛:古代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9)桓圭:古代三中所執玉圭。袞裳:帝王和三中禮服。
(10)晝錦: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韓琦以宰相回鄉任官,極感榮耀,故名。
(11)紳:官服上的大帶。笏:音戶,大臣上朝時所執的手版,以便記國。
(12)彝鼎:古代祭器,可刻銘文。

詩文賞析

《相州晝錦堂記》是一篇記事散文。文章名為晝錦堂記,實際上主要寫了魏國公韓琦非凡的志向和功績,讚揚了他“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遠大理想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的豐功偉業。

文章先寫了古往今來對官至將相、富貴還鄉的看法,然後以蘇秦(季子)、朱買臣為例,說明讀書人窮困時,連庸人孺子都可以輕侮他,一旦他成了達官顯貴,那些庸夫愚婦一而俯首請罪,一面懊悔嗟嘆,而春風得意的一介之士則趾高氣昂。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衣錦還鄉。然後,作者筆鋒一轉,寫“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 一句話,“收拾前文, 振起下意”。作者簡要介紹了魏國公的身世經歷之後, 著重說明了做將相, 得富貴, 都是他早就應當有的; 而且作為儀仗的大旗和三公的命圭, 禮服都不足以顯示他的榮耀和顯赫; 只有恩及百姓, 功在國家, 併名垂青史、光照後代, 才是他的志向。然後, 作者介紹了相州晝錦堂的來歷, 由晝錦堂的石碑上的詩又談到魏國公對富貴的態度和他的志向, 並描述了他為官從政的不凡表現。因而讚嘆道: 魏國公的豐功偉績, 被刻於鐘鼎, 譜進樂章,乃國家之光榮, 不單是鄉里的榮耀啊。最後作者表明了寫作此文的動機。

為了突出魏國公的超凡脫俗, 反映他高遠的抱負, 歐陽修主要採取了對比的寫作方法。官至將相,衣錦還鄉,是一般讀書人所追求的,也是常人所羨慕和讚嘆的。作者先對此渲染一番,然後寫“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對比十分強烈;什麼將相富貴,是他早就應該有的;他不象僥倖得志的人,在庸俗的世人面前自誇炫耀;常人引為榮耀的作為儀仗的大旗,不足以表現他的榮耀,常人所追求的三公的命圭和禮服,不足以顯示他的顯赫;他“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等等。這些文字都是在進行對比。通過大量、反覆的對比,利用對比所產生的強烈反差,表現出魏國公的出類拔萃,使這個確比一般的封建士大夫高出一籌的鮮明形象屹立在了讀者面前。

文章結構精巧,連線自然。以議論開始,在對比當中推出“主人公”,從寫主人公的簡要經歷和志向,又自然引出相州晝錦堂,從寫晝錦堂處石碑上的詩,又自然進入對魏國公的描寫。名為記物,實則寫人;寫人與記物融為一體。通篇渾然天成,確無雕琢的痕跡。

文章語言婉轉流暢,敘事簡潔,議論精闢,十分生動傳神。例如,文章沒有實寫魏國公如何處理具體政務,只是簡單地寫他“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筆墨很少,卻把魏國公的性格特徵和封建政治家的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文章文字雖簡,但內涵豐富,富有感情。通過對魏國公的反覆讚嘆,充分表達了作者對魏國公的敬佩之情,也表現了作者對為官從政的理解,寄託了作者本人的追求。

作者在遣詞造句時,十分注意語氣聲調的變化,使文章富有生氣,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據說,就在《相州晝錦堂記》完稿送出數日之後,他又專門派人另送一稿給韓琦,聲明前稿有疵,可換此本。韓琦再三核對,只發現文章開頭“仕宦”、“富貴”之下,各添了一個“而”字,從而增加了抑揚頓挫之感,與文意更加協調,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此事為歷代所傳誦,成為文字不厭千回改的佳語。又如,“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哉”和“而其志豈易量哉”兩句,採用了反問的句式,通過反問的語氣,使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更加突出。“可謂社稷之臣矣”一句,通過感嘆句的形式,充分表現了作者對魏國公的衷心讚嘆。

歐陽修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主張興復古道,提倡平實樸素的文風,反對浮華的文風。在文和道的關係上,既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也不忽視文采對表現道的重要作用。《相州晝錦堂記》篇幅不長,但內容充實,敘事簡潔有法,議論精闢有力,章法曲折變化,語言自然流暢,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文風,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政治見解。

標籤:古文觀止寫人

詩詞推薦

  • 奉酬九日東峰道人溥公見贈之作

    朱熹宋代〕幾年回首夢雲關,此日重來兩鬢斑。點檢梁間新歲月,招呼台上舊溪山。三生漫說終無據,萬法由來本自閒。一笑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投贈張端公(一作贈裴樞端公)

    孟郊唐代〕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嫉邪霜氣直,問俗春辭柔。日戶晝輝靜,月杯夜景幽。詠驚芙蓉發,笑激風飈秋。鸞步
  • 別魯頌

    李白唐代〕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誰雲秦軍眾,摧卻魯連舌。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錯落
  •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岑參唐代〕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
  • 誚山中叟

    施肩吾唐代〕老人今年八十幾,口中零落殘牙齒。天陰傴僂帶嗽行,猶向岩前種松子。
  • 淮上漁者

    鄭谷唐代〕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蘇軾宋代〕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
  • 曹劌論戰

    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醉翁亭記

    歐陽修宋代〕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
  • 子產論尹何為邑

    左丘明先秦〕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
  • 從軍詩五首·其四

    王粲兩漢〕朝發鄴都橋,暮濟白馬津。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率彼東南路,將定一舉勛。籌策
  • 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

    阿魯威元代〕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 贈蜀府將

    溫庭筠唐代〕蠻入成都,頻著功勞。十年分散劍關秋,萬事皆隨錦水流。志氣已曾明漢節,功名猶自滯吳鉤。雕邊認箭寒雲重,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超然台記

    蘇軾宋代〕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
  • 放歌行

    陳師道宋代〕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捲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當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後生。說與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贈陳參議師文侍兒

    劉克莊宋代〕頃在維揚,陳師文參議家舞姬絕妙,賦此。宮腰束素,只怕能輕舉。好築避風台護取,莫遣驚鴻飛去。一團香玉溫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傾杯(林鐘商)

    柳永宋代〕離宴殷勤,蘭舟凝滯,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難使皓月長圓,彩雲鎮聚。算人生、悲莫悲於輕別,最苦正歡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早春行

    王維唐代〕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玉閨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
  • 夢李白二首

    杜甫唐代〕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
  •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

    李頎唐代〕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他人驌驦馬,而我薜蘿心。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長廊閟軍器,積水背城陰。窗外
相州晝錦堂記原文_相州晝錦堂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