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原文
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詩詞問答
問: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的作者是誰?答:阿魯威
問: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臨江飲酒、橫握長矛吟詩的曹操。在紫蓋黃旗狀的雲氣籠罩下的孫權,借得東風用火攻,赤壁之戰大敗曹軍。更有那南陽臥龍諸葛亮,出山後巧布八陣圖,聞名天下。他們功勳卓著,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一分在西蜀,一分在東吳。
注釋
蟾宮曲:又名折桂令,此調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風一枝》。此調為元人小令曲名。
釃(shī):斟酒。
槊(shuò):長矛。
紫蓋黃旗:指雲氣,形狀如紫傘黃旗。古人認為這是王者之氣的象徵。此處指東吳孫權建立了帝業。
南陽臥龍:指諸葛亮。諸葛亮曾隱居南陽臥龍崗,徐庶稱之為臥龍先生。
八陣圖:指諸葛亮所作的陣形。語出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西蜀:三國時劉備建立的國家稱為西蜀,又稱蜀漢。
江東:三國時孫權建立的國家稱為吳國,又稱東吳。
詩文賞析
阿魯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寫小令見長。這是一首詠史懷古之作。詩人以大開大合之筆,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歷史風采,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業績,含蓄地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大展經綸之宏願。感情基調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的遺風。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論英雄”的啟發,元人常喜對歷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點評論。“問人間誰是英雄?”作品起筆劈頭一問,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氣概。以問句領首,往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並為全文的鋪開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孫權、諸葛亮。
對曹操的概括是“有釃酒”二句,如注釋中所言是借用蘇東坡的成說,連“曹公”也是賦中所用的稱呼。應當說,東坡對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評語在當時是十分大膽的,其中正包含著折服於歷史時空的文人心態。曹操作為“奸雄”、“ * ”已成定評,但對於東坡這樣的文人來說,一個人能在天地間獨立俯仰,且能創造或影響一段歷史,就在空間和時間上取得了“雄”的資格。這同今日的“自我實現”頗為相似。顯而易見,曲作者持取的也是這種觀念。然而也恰因如此,這一筆已為全曲帶上了雄豪的氣氛。
再看孫權。作者用“紫蓋黃旗”作為代指,這就頗像英文裡出現“His Majesty”那樣,表現出一種尊崇的意味。但孫權畢竟未在三國中稱霸,其子孫終究有“金陵王氣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對他有所保留。“多應借得,赤壁東風”,還算是頌揚了他在赤壁之戰的勝利,只是在“多應”二字中說他贏得比較僥倖。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二喬的保全歸功於赤壁東風的幫助,曲作者無疑是受了杜詩的影響。
三位“英雄”中曹操、孫權都是君主,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但從“更驚起”的“更”字上我們可以發現,詩人是將他作為三雄之最來謳歌的。南陽臥龍的身手不凡,在群雄爭鼎的紛亂局面中“驚起”,且一驚起“便成名八陣圖中”。這一句源於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詩聯,指代的正是“功蓋三分國”的內容,故詩人於末三句即補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實。一個“更”字,一個“便”字,將諸葛亮的應時而出、一鳴驚人,以及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雍容豪邁、遊刃有餘,都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古代作文有所謂“尊題”之法,即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事跡同時表現,而於結論上有所抑揚。本曲雖未明指,卻在事實上實現了尊題的效果。全作氣勢雄豪,開闔如意,尤以頌尊諸葛亮為天下布衣草澤之士揚眉吐氣。這就如同司馬遷在《史記》中將項羽、陳勝與歷代帝王並肩一樣,體現了作者在歷史觀上的膽識。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章楶《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魯迅《自題小像》
-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佚名《行行重行行》
-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 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
-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