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原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詩詞問答
問:秣陵的作者是誰?答:屈大均
問:秣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秣陵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屈大均的名句有哪些?答:屈大均名句大全
屈大均秣陵書法欣賞
注釋
這首詩通過南京懷古,抒發對明亡的感慨。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稱為秣陵。牛首二句:寫南京形勝。牛首,又名牛頭山,在南京市南,雙峰東西對峙,狀如皇宮前兩旁的闕樓,又稱天闕。龍崗:指鐘山。相傳諸葛亮曾論南京的地形說: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見《六朝事跡》)
六朝二句:寫城市殘破。
六朝: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代均建都於南京,後人統稱之為六朝。六朝時戰亂頻仍,興亡迅速。這句詩從圍棋殘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對南明弘光朝滅亡的感慨。〉。萬井,形容都會中戶口多。符載《五福樓記》:二江東注,萬井如畫。春草、落花,表示城市殘破。
訪舊二句:寫人事凋零。烏衣,東晉以及南朝時聚居於南京烏衣巷的王謝諸名門大族。《六朝事跡》:烏衣巷,王導、紀瞻宅皆在此。這裡借指明代的遺民。玉樹,指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隋書·五行志》: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辭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
如何二句:聯繫古今,點明亡國之恨。大江,長江。
詩文賞析
該詩運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詩歌用到了“烏衣巷”“《玉樹後庭花》”等典故,抒寫了人事凋零之感。
從全詩結構看,首聯極寫南京地勢形勝,是得天獨厚的帝王興業之都: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凋殘破敗氣象,物去人非,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一揚一抑,形成強烈反差。尾聯是對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華,具有卒章顯志的作用。
對國家的熱愛 屈大均生逢天崩地坼、多災多難的明清鼎革之際,當時社會紛爭激烈、 * 尖銳、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崇禎帝已經吊死,清軍已經入關,嶺北戰火正旺。 1646 年12 月,清軍攻陷廣州,明朝政權(弘光、隆武)相繼垮台,抗清鬥爭進入非常艱難的歲月。其後,屈大均又廣交遺民志士,為抗清積極奔走,但1662 年,歷史發生重大轉折,明朝的象徵、士人的希望——永曆帝遇害身亡,清朝統治漸趨穩固,這給屈大均震動很大,他感到復明希望渺茫。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無數的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是漢族之間的,而很少有這種少數民族對中原的統治。這讓接受傳統思想教育的屈大均難以接受,愛國之情顯得尤為強烈。 屈大均積極參加抗清復明的鬥爭。曾有詩句“魑魅份來戰,雷霆相糾纏。予時當一隊,矢盡猶爭先。猛士盡瘡痍,一呼皆勝鞍。”真實的記錄抗清活動的壯烈場面,傳達出剛健豪邁、慷慨蒼涼的民主意識和英雄氣概,愛國之情溢於言表。“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秣陵》)“匕首頻虛發,無成愧丈夫。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戴聖《禮記·表記》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老子·德經·第八十章》
-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 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
- 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韓長孺列傳》
-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屈原《國殤》
-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尹鶚《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韓非及後人《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