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賀 朝代:唐代

竹原文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詩詞問答

問:竹的作者是誰?答:李賀
問:竹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賀名句大全

李賀竹書法欣賞

李賀竹書法作品欣賞
竹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綠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輕輕搖擺,輕輕動盪……
露珠在長滿竹筍的林間小道閃著光亮,那綠色的苔蘚,正輕輕擦著竹根上的白霜。
竹子可織成竹蓆送給美麗的姑娘納涼;也可以裁製成釣竿,釣上大魚幾筐。
聽說三梁冠帽子的襯裡用竹做成,我砍下一節竹子準備獻給王孫戴上!

注釋
露華:露花。
霜根:竹根表面有 * ,似霜。
錦鱗:魚。
三梁:古人帽中橫的硬襯,用竹製成。漢唐冠帽有五梁、三梁、兩梁的制度。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引徐廣《輿服志雜注》:“天子雜服,介幘五梁進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賢冠。”李賀是“王孫”,故自謂用三梁。

詩文賞析

這首五言律詩是吟詠竹子的,但與一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根據詩意,所詠之竹當實有所指,這須待讀完全詩才能明白。

詩的前四句摹寫竹之形狀,但寫的角度卻極富於變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寫竹子入水之態,一是上寫竹筍抽空之影,這是直接寫竹;三、四句寫筍徑露華、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襯竹,是間接寫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寫還是間接寫,都並非出於懸空虛擬,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詩人置身其間的觀察、摹寫。他低頭看見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搖曳,斑駁可愛;抬頭望見了綠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似乎是一個清新的早晨,詩人從竹林掩映的小路走過,竹筍上還掛著亮晶晶的露珠兒,帶著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蘚遮蓋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愛的翠竹!這是詩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屬河南宜陽)的竹子。據河南宜陽縣委宣傳部《李賀故里調查》報告上說,“今昌谷村名雖無”,但這一帶的村子大都“綠竹成園,較大之竹園即有一百多畝”(轉引自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由此可以想見當地竹林盛況,李賀自己也在詩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書字”(《南園》)、“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竹藪添墮簡,石磯引鉤餌。……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昌谷詩》)而且,除了這首《竹》詩外,還有一組詩——《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專詠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這都可以證明這首《竹》詩所吟詠的為昌谷之竹無疑,因為在這裡,李賀才更可能如此從容安閒地去欣賞它。“抽空”,形容竹子勁直挺拔上長的狀態,也就是《昌谷北園新筍四首》詩中所說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並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結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園新筍四首》里“膩香春粉黑離離”的“春粉”。這四句詩不但寫出了竹子的勁直瀟灑,也寫出了環境的幽雅迷人。

詩的後四句又換了一種筆法,寫竹子的功用,並寄寓感慨:“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竹子編織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來釣魚(“錦鱗”)。但這還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誇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採用,製作賢冠上的橫樑。《周書》載:“成王(姬誦)將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來零陵取文竹為冠。”《輿服志雜注》:“天子五梁進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賢冠。”“梁”指帽子裡面硬的橫襯,以竹為之。這似為此詩末二句之所本。很顯然詩人是有所寄興的。竹子那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竹子的被重用,這些怎能不令詩人歆羨和感慨呢?詩人懷不世之才,常有濟世報國之心,但終其一生,始終是鬱郁不得施展,雖曾官奉禮郎,但位不過從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亦不過是“臣妾氣態間,惟欲承箕帚”而已,終無能為。其情其志,於詩中時時可見,所以於吟物之中連類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賀之詩,雖然籠統地說,其光怪陸離、虛荒誕幻,是深得楚騷之真傳,但細緻說來,又有所區別,大抵長篇歌行,近於楚騷和漢魏樂府歌詩,而五言律絕,則更類似於齊梁間詩,顯得明艷濃麗。此詩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脫脫齊梁口吻。但李賀此詩並不止於詠物,而是將自己的情志編織於其中,因此與齊梁詩那種無聊至極的香艷軟媚不同,這也該是李賀此詩的成功之處吧。

標籤:感慨

詩詞推薦

  • 齊天樂 與馮深居登禹陵

    吳文英宋代〕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幽雲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
  • 歸園田居 其四

    陶淵明魏晉〕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
  •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清代〕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夜合花·柳鎖鶯魂

    史達祖宋代〕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銷凝里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千秋歲·次韻少游

    蘇軾宋代〕島邊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淚濺, 丹衷碎。 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道遠誰
  •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

    納蘭性德清代〕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問醒眼是何人?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
  • 詠落梅

    謝朓南北朝〕新葉初冉冉,初蕊新霏霏。逢君後園讌,相隨巧笑歸。親勞君玉指,摘以贈南威。用持插雲髻,翡翠比光輝。日暮
  • 望雪

    李世民唐代〕凍雲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 渡青草湖

    陰鏗南北朝〕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
  • 登岳陽樓

    陳與義宋代〕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
  • 浣溪沙 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

    納蘭性德清代〕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曾是長隄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魏晉〕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萬化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 讀諸葛武侯傳

    王質宋代〕過隆中、桑柘倚斜陽,禾黍戰悲風。世若無徐庶,更無龐統,沈了英雄。本計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轉盡青天粟
  •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蘇軾宋代〕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思寄子由

    黃庭堅宋代〕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老松閱世臥雲壑,挽著滄江無萬牛。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題劍閣

    崔與之宋代〕萬里雲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思佳客·癸卯除夜

    吳文英宋代〕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漁家傲 寄仲高

    陸游宋代〕東望山陰何處是? 往來一萬三千里。 寫得家書空滿紙! 流清淚, 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觀梅有感

    劉因元代〕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
竹原文_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