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真宗幸澶淵)原文
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
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雲擾。
廟堂折衝無策,欲幸坤維江表。
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
縹緲。
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
日照金戈,雲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
六軍萬姓呼舞,箭發敵酋難保。
虜情懾,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
詩詞問答
問:喜遷鶯(真宗幸澶淵)的作者是誰?答:李綱
問:喜遷鶯(真宗幸澶淵)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喜遷鶯(真宗幸澶淵)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李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綱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北方的邊塞,寒冬來得早。橫行的遼兵,入境侵擾。披著鐵甲的戰馬在寒風中嘶吼,紛飛的大雪中到處是遼軍的鐵蹄氈袍,使我北國一片紛紛擾擾。朝廷無計退敵,欲逃往南方。多虧寇相國力排眾議,使皇上御駕親征把遼兵征討。
好一派雄偉氣象!皇上的車駕迤邐上路,霓旌龍旗像雲一樣把我皇圍繞在中央,大軍直指澶淵城。旭日把禁軍的金戈襯得寒光閃閃,彩雲把皇帝的黃傘映得富麗堂皇,清冷的拂曉,大軍渡過黃河。看到君王駕到,軍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敵將,大軍喜氣洋洋。敵人心懷恐懼,來書請求講和,雙方訂立盟約,從此保我邊疆。
注釋
喜遷鶯:詞牌名。有小令、長調兩體。小令起於唐 ,長調起於宋 。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萬年枝”“燕歸來”“鶴沖天”等。
幸:指帝王駕臨。澶(chán)淵: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淵,故地在今河南濮陽縣西。這裡是指澶州郡,因澶淵得名。
恣驕虜:指恣意驕橫的遼兵。甘泉豐草:甘美的泉水和豐茂的牧草。這句是說遼兵入侵宋朝邊境。
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嘶:馬鳴。
氈(zhān)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獸毛等製成的衣服。凌雪:冰雪。
雲擾:像雲一樣地紛亂,比喻社會動盪不安。
廟堂:指朝廷。折衝:折還敵方的戰車,意謂抵禦敵人。後亦引申為進行外交談判。
坤維:指地的四角,即偏遠的地方。江表:即江南。
叱:怒斥。
寇公:指當時的宰相寇凖。
天討:指皇帝秉承天意親自出兵討伐。
鑾輅(lù):皇帝的車駕。
霓旌(jīng)龍旆(pèi):畫有雲霓和龍形的的旗幟,皇帝的儀仗之一。
黃傘:皇帝出外的一種儀仗。
六軍:泛指宋朝的軍隊。
敵酋:敵人的首領。這裡指宋軍射死的遼軍大將。
懾:恐懼的意思。
誓書:盟約,指宋遼雙方的和議。
詩文賞析
[創作背景]這首詠史詞記的是北宋真宗時的「澶淵之盟」,作者借詠史以諷喻現實。
[內容評析]上片首句至「欲幸坤維江表」,寫契丹族遼國大軍深入宋境,真宗無法應付。這正如詞中所說的「廟堂折衝無策」。這句說,真宗雖召集群臣商議禦敵對策,卻無良計。他打算遷都成都,棄京城而南逃。「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寫寇準力請皇帝親自帶兵抗擊遼軍。真宗迫不得已,勉強親自出征澶州(今河南濮陽)。下片寫皇帝的親征,果然給予抗遼官兵以極大鼓舞,宋軍士氣大振,在澶州城下一舉打敗了敵人,並射死遼國統軍蕭撻覽。這正如詞中所說:「箭發狄酋難保」。這一仗重創遼軍,迫使遼國不得不求和。就在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宋遼兩國互立誓書,達成和議,史稱「澶淵之盟」。
作此詞時,宋朝國難當頭,隨時有覆滅的危險。而無論是欽宗還是高宗,都以避敵為宗旨,多次棄京出逃。李綱屢次進諫,舉澶淵舊事為例,企圖說服朝廷以武力抗禦金兵,終未見效。此詞對真宗朝的讚揚,無疑隱含著對當朝統治者的批評。
[難詞注釋]①坤維江表:「坤維」,指地的四角。成都遠處西蜀,就此時宋的疆土而言,可謂地角天涯,故用「坤維」以喻其偏遠。「江表」是指長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帶,自三國孫吳以來人稱江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韜鈐深處》
-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李涉《楚宮怨二首·其一》
- 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蘇軾《減字木蘭花·立春》
- 羊腸白道穿雲出,雁齒紅橋亞水低。許德溥《西橋柳色》
-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劉向《說苑·政理》
- 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
- 漸老念鄉國,先歸獨羨君。簡長《送僧南歸》
- 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商鞅《商君書·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