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原文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詩詞問答

問: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的作者是誰?答:杜牧
問: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杜牧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牧名句大全

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書法欣賞

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書法作品欣賞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天下太平之時,像我這般無大才的過得很有興味,閒時喜歡如孤雲般逍遙悠閒,靜時就如老僧的靜空恬淡。
我將手持符節,遠去江海,臨去之前,到樂遊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時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釋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遊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閒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詩文賞析

情熱烈追求、對情人苦苦思念的感情潮水。

吳曾《能改齋漫錄》載:“賀方回眷一姝,別久,姝寄詩云:‘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思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賀演其詩為《石州引》詞。悼亡詩詞,不知即為此姬作否?”其中“賀方回眷一姝,別久”,與此詞正合。全詞的情感核心正是一個“眷”字。“姝”者,美女也,詞中所寫的“淡妝多態”、“輕顰淺笑嬌無奈”,正是“這一個”美女的獨特之美──“多態”:“淡妝”是多態的反襯;“輕顰淺笑”是多態之一斑;“嬌無奈”則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多態”。而這種形體之“多態”,正是她內心多情而又嬌羞的複雜心態的自然流露。此詞下片所寫相思之苦,也正由“別久”引發。吳曾所引之“姝寄詩”,情思深婉,形象鮮麗,引喻貼切,又可見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戀不已。如果是這樣,這首《薄倖》詞當作於二人定情之後、愛人寄詩之前的一段相思時節。

詞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態”、多情之外,尤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處在於主動。這與傳統“佳人”形象有質的區別。試看,她對意中人“的的頻回眄睞”,令人銷魂;她一旦確認知音,便“琴心先許”、“綰合歡雙帶”、“把香羅偷解”,又是非常的果斷和痛快。在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窺見白樸《牆頭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頗值玩味;既表現了作者相思時回憶往事的真切情景,又生動傳神地托出了女子頻送秋波的明確信息。“的的”二字迭用,雖屬罕見,但用在這裡卻非常明曉暢達,充溢著生活氣息,活現了出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這組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純用白描手法,恰與姑娘的“淡妝”相融諧。第二部“幽會”,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襯情,選用了“畫堂”、“風月”、“睡鴨”、“鴛屏”等典型事物來暗寫。第三部“相思”為全詞重點,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初次幽會之後再不見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沒有見面的機會。第二層寫多次托人傳書遞簡,但阻隔重重,音信難通。第三層寫後會無期,百無聊賴,度日如年。這三層步步遞進,逼出了一個“苦”字。於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倖”;於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複的“定情”與“幽會”,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當初的黃金細節:“淡妝多態……”全詞就是這樣形成了一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循環往復的“情結”結構。

詞是一種抒情性很強的詩體。這首詞最本質的方面當然也是抒情,表現男主人公對伊人、對燒燈前歡會的美好而甜蜜的印象和事後強烈的相思。但這種抒情在本篇中主要不是通過與描寫景物相結合來體現的,而是靠與敘事結合傳達出來的。從上片的兩人眉目傳情到幽會,以及下片的尋覓、寄意、相思,都包含著一系列情事和曲折。使人感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隨著事情的發生而顯露出來,同時又隨著事件的發展而發展。

從該篇的抒情與敘事關係看,它是以抒情帶動敘事,全篇自始至終都出自主人公的主觀感受,見出主人公感情的流動,表現出濃厚的抒情氣氛。而有關事件,只是挑選那些最關鍵的細節或人物情態,用極其精煉而富於暗示性的語言點出。而根據那些含蓄的提示,很可能輕鬆就復原出內容更豐富的情節和場面。如從“更的的頻回眄睞”中,可以聯想到如《九歌·少司命》中所說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那種情節和場面;從“都不見踏青挑菜”中可以想像男主人公到原頭陌上,士女群中,眼巴巴地“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情景。

由於敘事因素加強了,詞中便可以通過不同的場面和情節,從更多的側面對人物展開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如雙方初接觸時女子那種淡雅中顯風流的“淡妝多態”,那一雙“頻回眄睞”的會說話的眼睛,表現了這位女子美麗而富於風情。她鍾情於男子後,便“欲綰合歡雙帶”,幽會時“把香羅暗解”,表現了對於愛情生活追求的熱烈大膽。男主人公在對女子的追求過程中,則表現了他的一往情深。而從燒燈到挑菜節,在很短時間內因不見伊人,就形成沉重的思想負擔,在郊外尋覓,托梁燕寄意。至如春濃、酒困、人閒、晝永的感受,則更深入地體現了他的痴情。

將敘事成分和抒情成分相融合,有一定的故事性,有較細緻的人物描寫,是這首詞在藝術上具有創造性的地方。拿它和柳永的長調相比,雖然兩者在鋪敘方面都顯得很有功力,但柳詞主要是抒情和鋪寫景物結合,敘事成分還是比較少的。在慢詞中織入精妙的故事情節,且手法多樣,善於變化,以周邦彥較為突出。而賀鑄這首《薄倖》,似乎是柳詞和周詞之間具有過渡性的作品。

有一位學者曾說:中國古代文學中存在著一個愛情母題:有所愛,但不能得其所愛,而又不能忘其所愛。這首詞也是一個佐證。如果與那些汗牛充棟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小說戲曲相比,賀鑄這首小詞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真實性和普遍性,無疑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詩詞推薦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原文_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