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譯後記(10)


關 於 選.譯.注
關於選:《談話錄》全書有四十萬字左右,這裡選譯的不到全書的一半.選的標準是內容比較健康,易為我國一般讀者所理解,足資參考和借鑑.原書有許多關於應酬.遊覽和個人戀愛之類家常瑣事,也有些涉及連譯者自己也不甚瞭然的專門知識,例如關於顏色.植物變形.地質.氣象之類自然科學方面的爭論以及一般人不常讀的歌德自己作品和旁人作品的評論.凡此種種,都只略選少數樣品,其餘就只得割愛了.譯者個人的知識和見解在選擇中也起了作用,所以涉及哲學.美學.文藝創作實踐和文藝理論乃至當時歐洲一般文化動態的就選得比較多些.譯者把這項翻譯工作當作自己的一種學習和研究.這部書原屬傳記類,所選的部分應有助於了解歌德其人的精神面貌.歌德的活動是多方面的,思想上也有很多矛盾.選擇中譯者力求忠實,在歌德臉上不貼金也不抹黑,儘量還他偉大詩人和德國庸俗市民的本來面目.
關於譯:這部書是譯者譯完黑格爾的全部《美學》之後開始譯的.所以接受這項任務,也有一部分是因為黑格爾在《美學》里經常提到歌德的文藝創作實踐和理論,由此譯者認識到歌德對近代美學和文藝思潮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譯黑格爾轉到譯歌德,對於譯者來說,是從九霄雲霧中轉到腳踏實地,呼吸著塵世間的新鮮空氣,是一種樂趣和精神上的大解脫.歌德在思想上和語言表達上都是親切具體.平易近人的,所以譯他比譯黑格爾遠為容易.這不是說,譯者在工作中沒有遇到困難.困難首先在於歌德學識淵博,思想上有多方面的聯繫,譯者經常感到知識有限,不能完全掌握.語言倒不象黑格爾的那樣抽象,但因為是當時實際談話的記錄,雖然經過愛克曼的潤色,有些地方用的還是口語,譯者在這方面對德文的掌握更差.譯者依據的德文本有兩種,一種是一九一八年漢斯.克洛博(Hans T.Kroeber)編輯的,一種是弗朗茨.達伯爾(Franz Deibel)編輯的.前者附有插圖,正編和補編分成兩冊,後者合成一冊,附有詳細引得,閱讀較為方便;翻譯時主要是根據後者.此書在西方各國大半都有譯本,有時還不止一種.譯者遇到語言上的困難時,參考了約翰.奧克生福德(John Oxenford)一八五○年的英譯本和姜.秀茲維伊(Jean Chuzevill)的法譯本.這兩種譯本都流暢易讀而有時不盡忠實於原文.譯者所懸的目標只有兩條,一是忠實於原文,二是流暢易讀.實際做到的當然和理想還有些差距.
關於注:原文版沒有注,英.法文版只偶有簡注,書尾附有詳略不同的專名和專題的引得.本譯本是選譯,不便譯引得,所以為著一般讀者的方便,在必要時加了一些注釋.注釋有時只限於解釋正文,也有時就歌德的某些意見或傾向提出譯者個人的看法,錯誤在所不免,敬求讀者指正.
這部選譯本的部分譯文和譯後記請北京大學西語系幾位搞文學史和德文的同事校閱過,校改時吸取了他們所提的寶貴意見,趁此表示謝意.

歌德談話錄-譯後記(10)_歌德談話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歌德談話錄-譯後記(10)_歌德談話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