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譯後記(7)


歌德在這段話里對天才論作了當時所能作出的最中肯的批判,他多少認識到一個人所特有的內在自我(才能和內心生活)是不足憑的,認識到個人智慧的最後根源是民眾智慧而不是天或神.在這個意義上他說每個人都是集體性人物,也就是社會生活的產物.這實際上不但否定了天才論,也否定了有神論.
天才這個詞在德文中是Genie(英文genius),在起源時指人.地方或職業的護神,確實帶有宗教迷信性質.不過語言在發展中往往逐漸失去了某些辭彙的原始的.帶有宗教迷信性質的意義,而只表達近代流行的意義,例證甚多,Genie便是其中之一,它在近代流行的意義上已不是天賦或神賜的才能,而只是卓越的才能.歌德有時用原始意義(例如在一八二八年三月十一日談話里),到後來卻側重流行的意義(例如在一八三二年二月十七日談話里).由此也可見這個詞的演變痕跡.
文 藝 觀
一般人對歌德《談話錄》最感興趣的是其中關於文藝創作實踐和理論的部分.譯者過去在《西方美學史》下卷第十三章專論歌德的部分曾試圖根據歌德的幾種文藝論著,作出比較概括的總結;這裡為幫助讀者理解《談話錄》起見,只舉出幾個要點.
歌德的文藝觀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文藝須從客觀現實出發.愛克曼初到魏瑪第一年(一八二三年),歌德就根據這個基本原則向他進行了多次懇切的忠告,勸他不要學席勒那樣從抽象理念出發,而要先抓住親身經歷的具體個別的客觀現實事物的特徵.特別是在一八二三年九月十八日的談話里,他說:
世界是那樣廣闊豐富,生活是那樣豐富多彩,你不會缺乏做詩的動因.但是寫出來的必須全是應景即興的詩,也就是說,現實生活必須既提供詩的機緣,又提供詩的材料.一個特殊具體的情境通過詩人的處理,就變成帶有普遍性和詩意的東西.我的全部詩都是應景即興的詩,來自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樓閣的詩.
不要說現實生活沒有詩意.詩人的本領,正在於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平凡事物中見出引人入勝的一個側面.必須由現實生活提供做詩的動機,這就是要表現的要點,也就是詩的真正核心;但是據此來熔鑄成一個優美的.生氣灌注的整體,這卻是詩人的事了.
趁便說一句,德文的詩人(Dichter)指一般文學創作者,不限於詩歌作者.這段引文除強調文藝應從客觀現實出發這個基本原則之外,還提出了兩個要點:
首先是特殊與一般的辯證統一.一個特殊具體事物經過詩人的處理就帶有普遍性,普遍性就是事物的特徵或本質.歌德經常強調特徵這個概念.他在編輯他和席勒的通信集時曾寫出一段感想:詩人究竟為一般而找特殊,還是在特殊中顯出一般,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分別.(重點是引用者所加.)他還指出這就是席勒和他自己的分別所在,席勒從一般出發,創作出來的是寓意詩,其中特殊只是用來作為一般的一種例證;而他自己的詩則是從特殊入手,在特殊中顯出一般.他認為這種程式才符合詩的本質.一八二五年六月十一ri6*他對愛克曼也說,詩人應該抓住特殊,如果其中有些健康的因素,他就會從這特殊中表現出一般.這一般就是普遍性,也就是特徵或本質.在特殊中表現出一般這個原則後來經過黑格爾發揮,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里,就發展成為典型的基本理論.馬克思寫信給拉薩爾說:這樣,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亞化,而我認為,你的最大缺點就是席勒式地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三四○頁.)這裡強調的也正是歌德所指出的分別.
歌德談話錄-譯後記(7)_歌德談話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歌德談話錄-譯後記(7)_歌德談話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