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

靈山怎么寫好看

靈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方輿紀要》卷11三河縣:靈山“在縣北十五里。三面出泉。《名勝記》所謂北倚靈山者也”。

②在今河北曲陽縣北四十里。為恆山余脈,與恆山並列於縣北,山下有靈山鎮。

③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三十里。《方輿紀要》卷14元氏縣:“縣西三十里曰靈山,與無極山並峙。”隋置靈山縣于山下。

④在今浙江龍游縣南靈山鄉。《方輿紀要》卷93龍游縣:靈山在“縣南四十里。其下有靈溪,有靈山市,路通遂昌”。

⑤即戰鳥山。今安徽繁昌縣西北三十五里長江中板子磯。唐顧況《題靈山寺》詩,題 * “戰鳥”。詩云:“覺地本隨身,靈山重結因。如何戰鳥佛,不化捕魚人。”《資治通鑑》南朝梁承聖元年(552)胡三省註:“戰鳥蓋戰鳥磯,後為靈山寺。”

⑥即今安徽歙縣西北三十里靈金山。《寰宇記》卷104歙縣:靈山,“《新安記》云:靈邨有山,生香草也,名曰靈香。又有精木。上有靈壇道士,祈請不燒香自然芬馥。邨人射獵,經踐此土犯山神,終無所獲。或失火燒岡,其人必有疾病,故曰靈山。又《輿地誌》雲,靈山高峻,有圓石高數丈,上有石蓋也”。 《元豐九域志》卷6:歙縣有靈山。

⑦在今安徽廣德縣南七十里。有奇岩異石,蒼松翠竹, 飛瀑珠簾, 為縣境名山之一。《方輿勝覽》卷18廣德軍:靈山“在軍南七十里,泉石甲於一”。

⑧在今江西興國縣東。《方輿紀要》卷88贛州府興國縣:靈山在“縣東十五里。有五峰連絡,曰獅、象、香爐、缽盂、錫杖。下有玉珠泉”。

⑨又名靈鷲山。在今江西上饒縣西北。《寰宇記》卷107信州上饒縣:靈山“在縣西北九十里,山有七十二峰,亦曰靈鷲山。盤亘十餘里。絕頂有葛仙壇、丹灶、石臼、石硯、石几在焉。道書第三十二福地。天寶中敕投龍於此溪中”。《方輿紀要》卷85廣信府上饒縣:靈山“實郡之鎮山也。有七十二峰,高七千餘丈,綿亘百餘里。上有龍池,中產異木、奇草及水晶等珍。其東北峰挺立孤石,高百餘丈。西峰絕頂有葛仙壇遺址。溪分五派,西流入上饒江。《志》雲,宋時有水晶場,設靈山之白雲尖下,歲貢水晶器凡十事。元初停采。明朝天順中遣內宮采進,多不堪,乃復罷之”。

⑩在今山東朐縣東北二十里。《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齊大旱,景公欲“祠靈山”,晏子止之。即此。

(11)在今山東膠南市東北海中。明萬曆《萊州府志》卷2:靈山“在膠州南百二十里大海之洋。先日而曙,先雨而雲,若有靈焉,故名”。

(12)即今山東寧陽縣東北九十里靈山。《方輿紀要》卷32寧陽縣:靈山“樹木蔥鬱,四時蒼翠”。

(13)亦名靈峰山。在今山東棲霞縣東七里。《清一統志·登州府》:靈山,“《縣誌》:土人立廟其上,祈雨輒應,故名”。白洋河發源於此。

(14)道家以蓬萊山為靈山。晉左思《吳都賦》:“巨贔屓,首冠靈山。”呂向註:“靈山,海中蓬萊山。”

(15)在今河南羅山縣西南。《方輿紀要》卷50羅山縣:靈山在“縣西南百二十里。山視眾山獨高,舊名霸山。下有白馬洞,小黃河出焉”。

(16)在今河南淇縣西北三十里。《清一統志·輝府一》 引之推《九州要記》:“靈山,有黑龍潭,其北有四井,上有千佛洞。隋開皇中滎陽元伯斲石造佛萬四千軀。”

(17)又名鳳凰山。在今河南宜陽縣西。《清一統志·開封府》:靈山“在宜陽縣西十五里。俗名鳳凰山。中有靈泉,亦曰靈池”。金大定三年(1163)建靈山寺於此。

(18)在今廣東潮陽市西北五十里。《方輿紀要》卷103潮州府潮陽縣:靈山“山高聳,下有卓錫泉。唐元和中,僧大巔居此”。

(19)在今廣東東源縣東北。《方輿紀要》卷103惠州府河源縣:靈山“在縣東北百二十里。高百餘丈,上有龍湫,亦曰龍山”。

(20)在今廣西岑溪縣北。《方輿紀要》卷108藤縣:靈山在“縣東南百餘里。岩口險羉,路徑懸絕,林木陰翳,瑤蠻巢穴”。

(21)即今四川洛、越西二縣以西之小相嶺山。《漢書·司馬相如傳》:武帝時, 出使西南夷,“乃關沫、若,徼牂牁、鏤靈山、梁,創道德之塗”。在山之東麓開闢靈山道。

(22)亦名靈關山、車靈山、章盧山。在今四川寶興縣南靈關鎮境。《方輿紀要》卷72蘆山縣:靈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峰巒竦峻,林木深阻,為西之襟要”。

(23)在今四川閬中市東北。《隋書·地理志》

閬內縣:“有靈山。”《寰宇記》卷86閬中縣:仙穴山“在縣東北十里。《周地圖》云:靈山峰多雜樹。昔蜀王鱉靈帝登此,因名靈山。山東南隅有五女搗揀石,山頂有池,常清。有洞穴懸絕,微有一小徑,通名靈山。天寶六年敕改為仙穴山”。

(24)在今新疆阜康市東南之天山博格達峰。明陳誠西域番國志》:土爾番城“西北百餘里有靈山。相傳為十萬羅漢佛涅槃之處”。

(25)在今越南中部最東端之華列拉岬。元汪大淵《島夷志略》:靈山“嶺峻而方,石泉下咽,民居星散, 以結網為活”。


(1)古山名。(1)在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山有靈泉。金大定三年(1163年)建靈山寺於此。(2)在今四川省閬中市東。杜甫《閬山歌》:“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碧玉台。”(2)今山名。(1)在河北省西北部、涿鹿縣城東南。因其東有東靈山,故又稱西靈山。原稱大礬山。山體主要由花崗岩類構成,最高海拔 2420 米。產中藥材。(2)又稱靈鷲山。在江西省上饒、橫峰、德興三市縣交界處。道家書列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山上有險峰怪石,飛泉瀑布,主峰海拔 1496 米。東漢桓帝時郎中胡昭,慕其景美,隱居於此,稱養真岩。圓山峰下有圓山庵,是明末鄭惠等諸生絕食殉節處;道士峰下有聲如妙琴的“仙洞鳴琴”,石人峰下有唐德宗時建的石人殿。山中還有山雞、魚、石耳等動植物及鉭、鈮、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歷代名人王安石、辛棄疾、韓元吉等對靈山多有讚美。現代文學家馮雪峰,1941年曾作《靈山歌》抒發胸志。(3)區片名。在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北端、千山沙河街道辦事處一帶。因東南有靈山而得名。1949年後逐漸成為工業區,有拖拉機、鐵塔、鋼繩等廠。長大鐵路經此並設站。(4)集鎮名。在浙江省龍游縣城南部、靈山港東岸。靈山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3500。以山得名。民國《龍游縣誌·地理》:“靈山舊名徐山,後以禱雨有應,更今名。”徐山古名薄里山,傳徐偃王年八十有九,往衢州訪舊友,羽化此山。偃王裔孫徐洪任衢州太守,主偃王祠,更名徐山。村瀕江,為縣內古集鎮之一。明置巡檢司於此。產稻、竹木、茶葉。公路通縣城。徐偃王廟已毀,唐韓愈所撰廟碑存半截,藏衢州市文管會。(5)村名。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北瀕北部灣。屬木鎮。人口550。相傳,明時祖先李氏自峨蔓鎮清蘭村遷此。李氏初到時,看到遠處是大海,近處是山丘,蒼海茫茫而山色青翠,觸景生情而隨口吟道:“靈山多色。”村名由此而得。以手工業為主。產稻、甘薯、豆類等,兼營漁業。有公路通鄉駐地。

詞語分解

  • 靈山的解釋 .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
  • 靈的字典解釋 靈 (靈) í 有效驗:靈驗。靈丹妙藥。 聰明,不呆滯:靈巧。機靈。靈慧。 敏捷的心理活動:靈機。靈感。靈性。 精神:靈魂。心靈。英靈。 舊時稱神或關於神仙的:神靈。精靈。 反映敏捷,活動迅速:靈活。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安塞縣

元置,屬延安路。治所在今陝西安塞縣東南沿河灣鎮。明、清屬延安府。民國初屬陝西榆林道。年直屬陝西省。年遷治真武洞,即今安塞縣。 在陝西省北部、延河上游。屬延安市。面積 平方千米。人口.萬。轄鎮、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靈山歷史

相關歷史

靈山_靈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