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州
唐先天二年 (713) 避玄宗李隆基諱改隆州置,治所在閬中縣 (今四川閬中市)。《寰宇記》 卷86閬州: “取郡西南閬山為名。” 《輿地紀勝》 卷185閬州: “取閬水以為名。” 天寶元年 (742) 改為閬中郡,乾元元年 (758) 復為閬州。轄境相當今四川閬中、南部、蒼溪等市縣地。南宋淳祐三年 (1243) 移治大獲山城 (今四川蒼溪縣東南王渡鄉)。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為保寧府。
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州置,治閬中縣(今市)。轄境相當今四川省蒼溪、閬中、南部等縣市。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閬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閬州。宋屬利州路。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大獲山(今蒼溪東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為保寧府。
閬州字典分解
閬的解釋 閬 (閬) làng 門高的樣子。 空曠。 沒有水的城壕。 筆畫數:10; 部首:門; 筆順編號:4254511534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