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歷史字典解釋:
明洪武元年 (1368) 置中書分省,次年改為河南行省。治所在開封府 (今河南開封市)。九年(1376) 為河南布政使司。轄境相當今河南省地。清為河南省。1948年治開封。1954年徙治鄭州市 (今鄭州市)。
簡稱豫。在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面積16.7萬平方千米。人口 9768.3 萬。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安陽、焦作、鶴壁、濮陽、三門峽、許昌、漯河、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17地級市及48市轄區、21縣級市、89縣。省人民政府駐鄭州市。向有“中州”、“中原”之稱。以省境大部在黃河以南得名。夏、商、周為中心區域,相傳夏禹都陽城。商湯都亳,滅夏以後,遷都西亳。仲丁都於囂,河㵐甲遷都於相,盤庚至紂都於殷。西周成王建設成周城,周敬王遷都於此,並有衛、管、蔡、宋、陳、杞、許、應等諸侯國。東周為京畿地,有鄭、衛、宋、蔡、陳等諸侯國。戰國時成周稱為陽,為韓、魏、趙等國地。《周禮·職方》、《爾雅·釋地》皆載:“河南曰豫州”,則先秦時已有大區域河南之稱。秦置三川、潁川、河內、陳、東、碭、南陽等郡;置河南縣,始以河南為政區名。西漢置河南、弘農、河內、東、陳留、潁川、汝南、南陽等郡和淮陽國、梁國。東漢建都陽,改河南郡為河南尹、淮陽國為陳國,其餘仍舊,分屬司州、豫州、兗州、荊州。三國魏為司州、豫州、兗州、荊州地。北魏為司州、懷州、豫州、廣州和東豫州地。隋煬帝時改州為郡,有河南、滎陽、梁、襄城、潁川、汝南、淮陽、弘農、淅陽、南陽、淯陽、淮安、東、魏、汲、河內和弋陽、義陽等郡。唐屬都畿、河南、河北、淮南和山南東道,當時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稱河南道,是河南作為大政區名稱之始。北宋屬京畿、京東西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金屬南京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河東南路;淮河以南屬南宋淮南西路、京西北路。元以黃河以北屬懷慶、衛輝、彰德、大名四路,直隸中書省;黃河以南屬汴梁、河南府二路及歸德、汝寧、南陽三府,隸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中書分省;二年改為河南等處行中書省;九年改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簡稱河南省。分屬開封、河南、歸德、汝寧、南陽、懷慶、衛輝、彰德八府和汝州直隸州,東北部分屬京師大名府。清為河南省,省會開封。分屬開封、陳州、歸德、彰德、衛輝、懷慶、河南、南陽、汝寧九府及許、陝、光、汝四直隸州,東北部分屬直隸大名府。1913年置豫東、豫北、豫西、豫南四道。1914年改置開封、河北、河洛、汝陽四道。1927年廢道屬河南省。1949年黃河以北屬平原省,省會新鄉。1952年撤銷平原省,黃河以北復屬河南省。全省轄開封、鄭州、新鄉、安陽四省轄市(地級)及安陽、新鄉、濮陽、鄭州、商丘、許昌、淮陽、洛陽、南陽、信陽十專區。省會開封市。1954年省會遷鄭州市。其後省內行政區劃多變。至2004年,行政區劃始成今狀。西北為太行山地;西部為豫西山地,有崤山、熊耳山、嵩山、伏牛山等;南部為桐柏山、大別山地;東部為黃河及淮河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屬長江、漢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黃河自鄭州市桃花峪以下,河床高出地面,成為“地上河”,解放前經常泛濫成災。建國後加固黃河堤岸,並興建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人民勝利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及排澇、滯洪等工程;在淮河中上游修建水庫,營造防護林;豫北山地興建紅旗渠。主屬南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南部為北 * 帶濕潤氣候,北部為南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2河南省16℃,1月平均氣溫-3河南省3℃,7月平均氣溫24河南省29℃。 年平均降水量500河南省900毫米。農業發達,主產小麥、玉米、穀子、甘薯、稻、大豆、花生、棉花、菸葉、芝麻、黃麻、紅麻。伏牛山地為柞蠶絲著名產地。礦產有煤、鐵、鋁土、石油、雲母、鉬、天然鹼、金、銀等。解放前,僅有煤炭、紡織、食品等工業。建國後,鋼鐵、機械、化學、石油等工業發展迅速,建有洛陽拖拉機廠、 * 、平頂山礦務局、安陽鋼鐵集團等大型廠礦企業。京廣、京九、隴海、焦柳、太焦、新菏等鐵路為省內外交通幹線。公路有京珠、連霍高速公路,105、106、107、207、209、310、311、312國道及省、縣道密如蛛網。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醫科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百餘所。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南陽、商丘、濬縣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有嵩山、少林寺、嵩岳寺塔、中嶽廟、觀星台、白馬寺、龍門石窟、鐵塔、百泉、宋陵、鄭韓故城、殷墟、雞公山等,其中龍門石窟為世界文化遺產。
詞語分解
- 河南省的解釋 別稱“豫”。在中國中部、黃河中游。面積
- 河南的解釋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萬平方公里,人口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
- 省的字典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政務,歷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歷史地名推薦:刺榆山
在今遼寧瓦房店西北。《清一統志·奉天府》: 刺榆山 “在復州 治今復州城鎮 東一百三十里”。
猜你喜歡:
{{item.use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