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河南

河南

①地區名。指今黃河以南地區。《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在鴻門見項羽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

② 《爾雅·釋地》、《周禮·職方》: “河南曰豫州。” 指今河南省一帶。

戰國韓、魏兩國的河南,指今河南省洛陽市以西一帶。

④戰國秦地,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史記· 呂不韋傳》: 莊襄王元年 (前249),“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始皇十年 (前237),“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索隱》 以為秦之三川郡。漢高帝更名河南郡,此處據漢郡而言之。

⑤古邑名,在今河南洛陽市西澗河東岸。《史記·周本紀》: “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 《正義》: “ 《帝王世紀》 云: ‘考哲王封弟揭於河南,續周公之官,是為西周桓公。’ 按:自敬王遷都成周,號東周也。桓公都王城,號西周桓公。”

⑥秦漢地區名,指今內蒙古河套內黃河以南地區。《史記·秦始皇本紀》: 三十二年 (前215),“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擊北胡,略取河南地”。

⑦國名。楚漢之際,項羽封諸侯王國之一。《史記·項羽本紀》: “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河南中部伊水、洛水流域。西漢高祖二年 (前205) 國滅後改設河南郡。

⑧唐方鎮名。天寶十四年 (755) 置,治所在陳留郡 (今河南開封市)。轄境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東至於海。乾元元年 (758) 廢。寶應元年 (762) 復置,治所在汴州 (今河南開封市),轄汴、宋、徐、兗等八州。別稱汴宋節度使。大曆十一年 (776) 廢。尋復置,改稱汴宋。

⑨巡撫名。明宣德五年 (1430) 遣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景泰元年 (1450) 始專設河南巡撫。駐開封府 (治今河南開封市)。轄河南省。民國廢。


(1)古地區名。一般指黃河以南地區。戰國韓魏兩國河南,指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爾雅·釋地》、《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指今河南省一帶;秦漢時以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以南為河南;南北朝時吐谷渾據有今青海省黃河以南一帶,宋、齊、梁時被封為河南王,即以其地為河南;十六國時亦將今甘肅省西南部黃河以南地區稱作河南。(2)唐方鎮名。一作河南節鎮。天寶十四載(755年)置河南節度使,治陳留郡(汴州,治今河南開封市),領陳留、睢陽(宋州)、靈昌(滑州)、淮陽(陳州)、汝陰(潁州)、譙(亳州)、濟陰(曹州)、濮陽(濮州)、淄川(淄州)、琅琊(沂州)、彭城(徐州)、臨淮(泗州)、東海(海州)凡十三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汴州都防禦使,次年分為汴滑節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縣東)、河南節度使(治徐州,今江蘇徐州市)。上元二年(761年)二節度使皆廢。寶應元年(762年)復置河南節度使,一稱汴宋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市),領汴、宋、曹、徐、潁、兗、鄆、濮八州。大曆十一年(776年)廢。同年又置,稱汴宋節度使。建中二年(781年)號宣武軍。(3)集鎮名。在遼寧省蓋州市東南部。屬太陽升街道辦事處。人口 2350。 原太陽升鎮人民政府駐地。1958年成立集體農莊,因寓初升的太陽更名為太陽升。主產玉米、高粱等。有機電、鑄件、金屬壓延等廠。305國道經此。(4)村名。在山東省鄒平縣東部。屬長山鎮。人口536。該村始建於北宋,因居民朱姓居多名朱家莊,自建范公祠後更名范公莊。民國年間稱南關,因孝婦河所隔,居河南岸的稱河南,沿用至今。主產小麥、玉米、蔬菜、西瓜。有養雞、木工、修配、糧油、運輸等業。周焦公路經此,村東新建范公大橋、范公路直達周村新火車站。建有范公祠和范仲淹紀念堂。

河南字典分解

河南的解釋 [Henan province]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

河的解釋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

多學學:河東北路【歷史知識】

金地方建置。太宗天會六年(1128),析宋河東路為南、北二路。北路以太原府為治所,轄節鎮州三:汾、代、嵐;刺史州九:忻、平定、石、葭、隩、寧化、岢嵐、保德、管;縣三十九;鎮四十;堡十;寨八。宣宗興定四年(1220),升太原府壽陽縣西張寨為晉州。

河南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