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沙河

沙河

①又名㶟余河、溫余河、榆河。即今北京市東北溫榆河。有南、北兩水。北水稱北沙河,源自居庸關,南流經昌平縣南。南水名南沙河,源自海淀區西北龍泉寺,匯西山諸泉東流,於沙河鎮東南竇各莊與北沙河相匯,東南至通縣入白河。《明史·地理志》 昌平州溫河“下流為沙河,入於白河”。

②一作五里河。即今河北遵化市��河支流沙河。《方輿紀要》卷11薊州遵化縣:五里河“或謂之沙河。建文初大寧帥劉貞引兵至沙河攻燕遵化。永樂二年,成祖北征三衛還,駐蹕沙河”。即此。

③又名泒水。即今河北瀦龍河支流大沙河。其下游古今略有變遷。《資治通鑑》:唐至德元年(756),郭子儀行至行唐,史思明收散眾,乃退,“子儀乘之,又敗之於沙河”。胡三省註:“沙河在新樂、行唐二縣之間。”

④即滹沱河。當地人稱滹沱河為沙河。

⑤在今河北臨城縣東北五里。《方輿紀要》卷14臨城縣:沙河“自贊皇縣流經縣境,合於泜水。又東北入高邑縣界,謂之泲水。或以為即彭水”。

⑥即小沮水。今河北遷安縣東北冷口沙河。《清一統志·永平府一》:沙河“在遷安縣東三十五里。即古小沮水也”。並引《盧龍縣誌》:“沮水源出境外都山東南,龍王廟豹崖之三岔。又二十里合寺兒崖之溫泉,又十里入冷口關,冬暖夏涼,謂之冷池,又南會暖河及白洋河,至峰山入青龍河。”

⑦在今河北遷安縣西。《方輿紀要》卷17遷安縣:沙河在“縣西北四十里。源出尖山南,流合於石河,又南匯山溪諸水,經沙河驛入灤州界”。此水由灤縣入豐南市注入渤海。

⑧故黃河支流。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宋史·河渠志》:元祐四年(1089)李偉言:“已開拔北京(按:今大名縣東北)南沙河直堤第三鋪,放水入孫村口故道通行。”即此。今湮。

⑨又名逎闌河。在今河北淶水縣西,為北易水支流。《遼史·邪律體哥傳》:統和四年(986),宋曹彬等敗於岐溝,夜渡拒馬河,南趣易州。休哥“追至易州東,聞宋師尚有數萬,頻沙河而爨,促兵往擊之。宋師望鹿奔竄,墜岸相柔死者過半,沙河為之不流”。

⑩即今內蒙古林右旗南西拉木倫河。《遼史·地理志》:上京道有沙河。《新五代史·四夷附錄·契丹》:“(蕭)翰與兀欲相及,遂及述律戰於沙河。述律兵敗而北。”即此。

(11)即今遼寧瓦房店西北之復州河。《明史·地理志》復州衛:“又南有沙河,合麻河,西注于海。”

(12)即今遼寧海城南之海城河。《金史·地理志》:析木縣“有沙河”。

(13)在今遼寧瀋陽市南。渾河支流。明《遼東志》卷1瀋陽中衛:沙河“源出城東南,入渾河”。《清一統志·奉天府一》:沙河“在承德縣南四十里,源出王千戶嶺,至楊家灣合十里河入渾河”。

(14)古長蘆河。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清一統志·江寧府一》:沙河“江水支流也。在江浦縣東三十里。東流經六合縣長蘆鎮(今屬南京市)。一曰西河,亦曰長蘆江,流至瓜步口復入江”。

(15)運河名。北宋喬維岳所鑿,自楚州(治今江蘇淮安縣)北末口至淮陰縣(今淮陰市西南)。《宋史·喬維岳傳》:“淮河西流三十里曰山陽灣,水勢湍悍,運舟多懼復溺,維岳規度開故沙河, 自末口至淮陰磨盤口,凡四十里。”此後漕舟便之。宋以後廢。

(16)亦名大沙河。在今江蘇贛榆縣南四十餘里。《清一統志·海州》:大沙河“舊名廟灣子河。源自山東郯城縣東流經大沙河鎮東入海”。

(17)亦名小沙河。在今江蘇贛榆縣南。《清一統志·海州》:小沙河“源出山東莒州下流,由青口鎮入海。亦名青口河”。

(18)即今安徽潛山縣東北大沙河。《方輿紀要》卷26潛山縣:沙河在“縣東六十里。出崑崙山,南流合府北黃馬河諸水,匯於練湖。元至正十九年明師破偽漢兵於青山,進向潛山,偽漢將郭泰引兵涉沙河逆戰,明師破斬之,進克潛山,是也”。

(19)一名大沙河。即今安徽滁州市北沙河。《方輿紀要》卷29滁州:沙河“在州北四里。一名江沙澗。出來安縣界,州西北諸山溪之水多流合焉,俗名大沙河,至州城東合於清流河”。

(20)一名小沙河。在今安徽滁州市西。《輿地紀勝》卷42滁州:“蔣山在清流縣南一里關城內,沙河北。”《方輿紀要》卷29滁州:沙河“又有小沙河,源出州西南三十五里側菱山,溢為小澗,經州西十里注於石瀨。……又東為西澗,俗亦名烏上河,其下流為小沙河,穿城而東出,亦合於清流河”。

(21)在今山東鄒城市東。《方輿紀要》卷32鄒縣:沙河,“《志》云:大沙河出城東山谷間,有蘭溝水流合焉。小沙河出岡山下,一名因利溝,經城東,與大沙河合。西南流三十里,注於陂澤,其下流匯於滕縣之昭陽湖”。

(22)在今山東東平縣北。《方輿紀要》卷33東平州“汶水”條下:“又有沙河在城北。有大堤環之,方三十里。其源為南沙河,亦即汶水故道。明朝永樂中,宋禮言:東平東境有沙河一道,本汶河支流,至十里口,通馬常泊,比年流沙淤塞河口,請及時開浚。從之。今復淤。”

(23)即古水。為南汝河上游。

(24)即古溵水。為北汝河下游。

(25)在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三十里。《方輿紀要》卷50上蔡縣:沙河“出遂平縣嵖岈山,流入縣境,至縣西南十二里蔡家埠口,又東北至姚家灣入汝。元至正十二年,也先帖木兒討劉福通,復上蔡,駐兵沙河,軍中夜驚,遂北奔汴梁朱仙鎮”。

(26)在今湖北新洲縣東,為舉水支流。《方輿紀要》卷76麻城縣:沙河“在縣西百十里。源出光山縣界,流入黃岡縣之紫潭”。

(27)在今廣東陽西縣西。《方輿紀要》卷101陽江縣:沙河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烏石山,居民資以灌溉”。

(28)在今雲南保山市南七里。《方輿紀要》卷118保山縣:沙河“源出九隆山,南流入於峽口洞,有眾安橋跨其上”。

(29)在今甘肅酒泉市東。《方輿紀要》卷63肅州衛:沙河“在衛東四十里。源亦出雪山,……下流俱會於討來河”。

(30)指今甘肅武威、民勤等市縣境之洪水河,注入石羊河。《清一統志·涼州府》 “長泉水”條:“《舊志》,今有沙河,在涼州衛東北三十里。源出塞外紅泉,西流入邊,折而北流入三岔河。”

(31)在今新疆吐魯番市東。清宣統《新疆圖志》卷71:沙河“即葡萄溝水。《圖志》作土爾番郭勒。源發廳城東北達斯達爾山,南流為沙河子,折西南流至城南之牙爾巴什莊,伏於沙”。


(1)古水名。即今河北省定興縣西之北易水。《續資治通鑑》:北宋雍熙三年(986年)伐遼,曹彬大敗於岐溝關,“餘眾奔高陽,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即此。(2)古運河名。北宋雍熙中開鑿。東南起山陽末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北),西北至淮陰磨盤口(今江蘇淮安市南)。全長40里,以避淮水山陽灣之險。(3)今水名。(1)牡丹江支流。在吉林省東部。因河床多沙質,故名。源於敦化市大黑嶺南麓,向東流至乾溝子屯西入牡丹江。長187千米,流域面積 1840 平方千米。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小型電站。(2)古稱滍水、滍川、汦水。因河道多沙,故名。潁河支流。在河南省中部。源出魯山市西堯山,東流到襄城縣東南匯北汝河,到周口市入潁河。長412千米,流域面積2.88萬平方千米。葉縣以下可通航。支流有澧河、新蔡河等。歷史上水患頻繁。建國後,上游建有昭平台、白龜山等水庫及泥和窪蓄洪區。(4)集鎮名。在安徽省金寨縣西南部。沙河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1200。因境內有一條白色沙石河床的河流,故名。簡稱沙河。產木材、蠶繭、白果和中藥材。有造紙、茶葉初制、木材加工等廠和食用菌種場、小型水電站等。有公路至斑竹園接青羅公路。

沙河字典分解

沙的解釋 沙 shā 非常細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風沙。沙塵。沙礫(沙和碎石塊)。沙漠。沙丘。沙灘。沙洲(江河裡由泥沙淤積成的陸地)。沙暴。沙浴。沙療。沙鷗(文學上指棲息

河的解釋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

多看看:沙河南堤【歷史知識】

河堤名。在今河北雞澤一帶。唐永徽五年(654)築,以防沙河漫溢。

沙河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