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青山

青山

①又名黑山。在今河北內丘縣西南二十五里。《寰宇記》 卷59內丘縣: “黑山一名青山。在舊縣西二十里。《列仙傳》 云: 犢子鄴人,常在黑山,曾牽一黃犢來過鄴城酤酒,陽都女見悅之,遂留相奉,乃隨犢子去,俱入山焉。都女生而連眉,即 《魏都賦》 云: 犢妃連眉者也。《土地十三志》 云: 黑山之險為逋逃幽藪。隋 《區宇圖志》 云: 避周太祖諱,因改黑山為青山。” 隋置青山縣以此名。《資治通鑑》:唐光化元年 (898),“李克用遣其將李嗣昭、周德威將步騎二萬出青山,將復山東三州,壬寅進攻邢州; 葛從周出戰大破之,嗣昭等引兵退入青山”。即此。

②在今河北邢台縣西北八十里。《資治通鑑》: 唐光化元年 (898) 十月,“李克用遣其將李嗣昭、周德威將步騎二萬出青山,將復山東三州。壬寅,進攻邢州,葛從周出戰,大破之。嗣昭等引兵退入青山”。

③在今山西汾西縣西六十里。《寰宇記》 卷43汾西縣: “青山在縣西六十里,南入趙城,西北至溫泉,總一百六十里。舊名青山,天寶六年改為汾西山,亦姑射山之連延也。”

④今內蒙古大青山。《舊唐書· 李勣傳》: 貞觀十五年 (641),勣 “率輕騎三千追及延陀於青山,擊大破之”。《新唐書· 回鶻傳下》: 薛延陀遣大度設南絕漠,壁白道川,擊突厥可汗李思摩,次長城,適李勣兵至,大度設 “遂率眾走赤柯,度青山”。

⑤又作青山嶺、青巒嶺,即今遼寧朝陽市西北大青山。遼 《韓愈墓志銘》 (墓在今朝陽西二十里):“葬於霸州之西,青山之陽。” 《武經總要 · 北蕃地里》: 中京 “東至營州界青山嶺一百七十里”。清乾隆 《熱河志》 卷62引 《元一統志》: 興中州 “西至金源縣界青山嶺八十里”。霸州、營州即遼、金興中府,元改興中州 (今朝陽市)。今朝陽西北大青山口嶺上,尚存元元統年間興中州達魯花赤平治青巒嶺道途碑。

⑥在今遼寧義縣東。《資治通鑑》: 西晉太康十年(289),鮮卑慕容廆 “徙居徒河之青山”。《北齊書·文宣帝紀》: 天保四年 (553),契丹犯塞,“詔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趣青山……樂又於青山大破契丹別部”。《方輿紀要》 卷37義州衛: 青山在 “衛東三十里。上有塔”。

⑦又名青龍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南麒麟門外。《清一統志·江寧府一》 “青龍山” 條引 《 (江南) 通志》: “山趾石堅而色青,……青龍亦名青山。”

⑧在今江蘇無錫市西南三十五里。《方輿紀要》卷25常州府無錫縣: 青山 “一名章山。面太湖,亦曰青山灣。元置華藏巡司於此”。

⑨即清平山。在今江蘇盱眙縣西南八十五里。《方輿紀要》 卷21盱眙縣: 青山 “宋紹興間,劉澤保聚於此,金人不敢近,其城壘故址猶存”。

⑩在今安徽青陽縣北五里。《元和志》 卷28青陽縣: 以 “在青山之陽為名”。

(11)亦名青林山。即今安徽當塗縣東南三十里青山。《晉書·袁宏傳》: 累遷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溫“憚宏一時文宗,不欲令人顯問。後游青山飲歸,命宏同載,眾為之懼”。南齊宣城太守謝朓嘗築室于山南,唐天寶十二年 (753) 改名謝公山。唐李白慕名此山,營室居住,有 “宅近青山同謝朓,門垂碧柳是陶潛” 詩句。李白卒後,原葬龍山南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得知李白臨終時意在青山,遂遷葬於此山西北麓。山勢綿亘,周八十里,宋郭祥正 《懷青山草堂》 詩,有 “重關復嶺控官道,北望金陵真國門” 之句。

(12)一名鰲山。在今福建漳浦縣東南六鰲。明初山腰居民鱗次相疊,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青山巡司於此。鏇廢。後改建六鰲守御千戶所。

(13)又名吳山胥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區南。唐徐凝 《杭州濤頭》 詩: “寄言飛白雪,休去打青山。”李郢有 《錢塘青山題李隱居西齋》 詩。

(14)在今浙江臨安縣東二十里青山鎮。《資治通鑑》: 唐天復元年 (901),李神福 “使行營都尉呂師造伏兵青山下……生擒 (顧) 全武”。即此。

(15)在今浙江長興縣南。《寰宇記》 卷94長興縣:青山 “在縣南六十里。高三百丈。《山墟名》 云: 青山有石竇,通洞庭,冬夏常暖,山如黛色”。

(16)即今江西九江市廬山鎮東北青山。《方輿紀要》卷85九江府湖口縣: 青山 “在縣西南。《輿程記》,縣南六十里鄱陽湖中有青山。又六十里即南康武城。由湖口出南昌,為往來必經之道。一雲青山之北與大孤山相連”。

(17)在今山東昌邑市東南二十餘里。《方輿紀要》卷36昌邑縣 “東山” 條載: “又縣東南二十五里有青石埠。長數里,亦名青山。”

(18)在今山東嘉祥縣境。《方輿紀要》 卷33嘉祥縣: “青山有二: 一曰大青山,在縣西南十五里。迤南相接者,曰焦氏山、挾山,峰岩泉石,紆迴秀潤; 其小青山在縣西八里,皆在運河西岸,亦謂之嘉祥山。大抵皆金鄉山之支阜也。” 今縣西南十五里有青山寺,又名焦王祠,為北宋宣和年間建。

(19)在今山東平度市東北六十里。上有瀑布泉。《清一統志·萊州府一》: 青山,“ 《州志》: 其陽為漢膠東王太子讀書處,半岩有殘碑”。

(20)在今河南商城縣東北七十里。《方輿紀要》 卷50商城縣: 青山 “一名峽口。有泉湧出,流為寨河”。

(21)在今湖北大冶市西。《清一統志 · 武昌府》: 青山 “在大冶縣西十里。舊設青山場,以此名”。

(22)在今湖北棗陽市西南。《方輿紀要》 卷79棗陽縣“武王山” 條下: “ 《志》 雲,縣西南六十里有青山。有礦,產銀。其相近者為平頂山、黃土堰,亦產銀。”

(23)一名清溪山。在今湖北遠安縣西南。《水經·沮水注》: “沮水南徑臨沮縣西,青溪水注之。水出縣西青山。” 《寰宇記》 卷147遠安縣: “清溪在縣南六十五里,源出清溪山下。” 《方輿紀要》 卷78遠安縣“鳳鳴山” 條下: “縣西南六十里又有清溪山,極高秀。一名雲夢山。”

(24)即青林山。在今湖北隨州市東南七十里。《明史·明玉珍傳》: “徐壽輝起,玉珍與里中父老團結千餘人,屯青山。” 即此。

(25)在今湖南江永縣西六十里。《方輿紀要》 卷81永明縣: 青山 “其最高者曰天門,竹木蓊鬱,四時長青”。

(26)在今廣西扶綏縣北。《方輿紀要》 卷110羅陽縣: 青山 “在縣治東”。

(27)又名青山崖。在今四川敘永縣西南六十里。高矗雲霄,上寬二十餘里。《元史·文宗紀》: 至順元年 (1330),雲南諸王禿堅等亂,四川軍征討,“左丞孛羅引兵由青山、茫部並進”。《明史· 四川土司傳》: 天啟間,討奢崇明之亂,“川師敗之於芝麻塘,賊遁入青山”。即此。

(28)在今四川西昌市北三十里。《明一統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青山 “上有松林,四時青翠,因名”。

(29)在今貴州石阡縣北七十里。《方輿紀要》 卷122石阡府: 青山 “山高聳,多林木”。

(30)在今甘肅環縣西。《後漢書·馮異傳》: 建武六年 (30),“青山胡率萬餘人降異”。又 《光武帝紀》: 建武二十一年 (45),“安定屬國胡叛,屯聚青山,遣將兵長史陳訴討平之”。

(31)在今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源阿巴坎河以西。《新唐書·回鶻傳 ·黠戛斯》: “其君曰 ‘阿熱’,遂姓阿熱氏……阿熱駐牙青山、周柵代垣,聯氈為帳,號‘密的支’。”


(1)古山名。(1)又稱黑山。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幽深險絕,為逋逃之藪。《元和郡縣志》:因周太祖諱黑,改黑山為青山。(2)即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資治通鑑》: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李世勣擊薛延陀,“逾白道川,追及於青山”,即此。(3)在今遼寧省義縣東北。《資治通鑑》:西晉太康十年(289年)鮮卑慕容廆“遷於徒河之青山”,即此。(4)又稱胥山、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五代十國時山上建城隍廟,故又名城隍山。宋時俗稱曬網山。唐徐凝《杭州濤頭》詩:“寄言飛白雪,休去打青山。”即此。參見“吳山(2)(1)”。(5)又稱青林山。在今湖北省隨州市東南。元末明玉珍聚眾屯於青山,結柵自固,即此。(6)又稱青山崖。在今四川省興文縣西南。元至順初,四川軍擊雲南諸王禿堅,一路自青山而進,即此。(7)在今甘肅省環縣西。《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十一年(45年),“安定屬國胡叛,屯聚青山”;《續漢書·郡國志》劉昭註:北地郡參䜌縣“有青山”,即此。(8)在今俄羅斯葉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以西。《新唐書·回鶻傳·黠戛斯》:“青山之東,有水曰劍河(即今葉尼塞河)。”即此。(9)即“青龍山”。(2)今山名。(1)又稱青林山、謝公山、桓墓山等。在安徽省當塗縣中部偏西。主峰海拔371.9米。山巒青翠,產多種林木和藥材。礦產有鐵、磷和泥煤。南朝齊詩人謝朓曾築室山南,唐天寶中改名謝公山。唐詩人李白原葬於縣境的龍山,後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據白生前“悅謝家青山”遺意,於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於此山。山東有晉墓群,山北有明代琉璃瓦窯址,山南有新石器時代鄭家遺址等名勝古蹟。(2)在江西省瑞昌市中部偏南。主峰海拔921.2米。古稱青湓山或秦山,相傳秦始皇南巡時曾登此山。名勝古蹟有響鼓墩、飛鵝地、薄刀劍、跑馬硬、上廟、石床等。山上林木茂密,盛夏氣候宜人,為避暑勝地。(3)在山東省嘉祥縣城西南。山麓有青山寺,原名焦王祠。據清《嘉祥縣誌》記載:“周封神農之後於焦,歿而建祠於此。歷漢、晉、唐、宋靈應宿著,始封青山焦王崇佑廟。”現青山東麓猶存焦國故城遺址。青山寺依山而建,坐東朝西,順山勢層層遞升,有惠濟公殿、享殿、白玉宮、客廳等。山岩石罅間有泉名“感應”,泉亭上有石雕龍首引頸怒目,泉水從龍口注入玉液池,池水如鏡,清澈見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寺內碑碣林立,泉石交映,蒼松翠柏。山右前方青山洞,自漢始至清代,歷代均有名賢騷客立石頌德。春夏之交,四方遊人相率登覽者絡繹不絕,為縣名勝。(4)古稱屯門山,又稱杯渡山、瑞應山、聖山等。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屯門墟西面。海拔583米,雄峙於青山半島。青山是新界西陲的最高峰,在青山絕頂附近的鞍形山脊上,有座亭叫“韓陵片石亭”,亭柱刻有對聯:“峭壁參天有仙則靈杯渡百年成韻事;亭峰插地來源活水觴流三月屬詩人。”(3)集鎮名。在安徽省東至縣西南部,西鄰江西彭澤縣楊梓鄉。青山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3000。原名金家港。清末在河上建造石橋,四周青山環抱,因名青山橋,村以橋名。有農機、鞭炮、地板加工等廠。是東至與江西彭澤邊界貿易集鎮。為林、糧兼作區。有公路接大石公路。(4)村名。在山東省嘉祥縣南部。屬紙坊鎮。人口 2240。明初姚氏立村,原名姚官屯,1958年改名為青山。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村內建地毯廠。有公路通嘉祥。山西坡建有惠濟公廟,或稱焦王祠,民眾俗稱青山寺。山南尚存焦王城遺址,系東周焦王封地。在解放戰爭“羊山戰役”中,劉鄧大軍指揮部曾設在青山洞。

青山字典分解

青山的解釋 [green hill]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青的解釋 青 qīng 深綠色或淺藍色:青綠。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蔥。青山綠水。青雲直上。萬古長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遠不衰)。 綠色的東西:踏青。青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看看:青錢學士【歷史知識】

即“張”。

青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