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上)-第09章-講道(2)
約拿犯了這一抗命之罪,他還設法逃避上帝,還進一步藐視上帝.他認為人類造出來的船隻,可以把他帶到那些沒有上帝.只有一群人間的船長在統治著的國度里去.他在約帕各處碼頭躲躲閃閃,找到了一隻要開往他施的船.這裡也許還隱藏有一個迄今還沒有受到注意的意義.因為誰都明白,他施明明就是現代的加的斯城,這是有學問的人都這么說的.那么,加的斯在哪裡呢,船友們?加的斯在西班牙;在古代那個時候,大西洋差不多還是一個未被發現的海洋,約拿從約帕循水路到那地方,可以說是航行了最遠的路程.因為,船友們,約帕就是現代的扎發,它在地中海的極東的海邊,是在敘利亞那裡的;而要到他施或者加的斯去,卻須從約帕往西走二千多英里,就正在直布羅陀海峽外邊.那么,你們是否看到,船友們,約拿竟想遠走高飛,避開上帝!這個可憐的傢伙!啊!這個最卑鄙和合該萬人唾罵的傢伙;他把帽子拉得低低,神色不正地想避開他的上帝了;他在船碼頭上躡手躡腳地蕩來蕩去,活象一個急想過海的xie6*惡的夜賊.他顯得那么失常,一派自知有罪的神色,所以,當時要是有警察的話,只要稍微覺得形跡可疑,那約拿還沒有踏上甲板可就給逮住了.他是多么明顯的一個逃亡者呀!沒有行李,連一隻帽盒子.提箱.或者一隻旅行袋都沒有......也沒有朋友陪他上碼頭,給他送行.最後,經過多番躲躲閃閃的尋找後,他找到了那隻正在裝最後一批貨物的他施船;當他跨上船要到艙里去見船長的時候,一時間個個水手都停止吊裝貨物,注意這個陌生人的一雙賊眼了.約拿覺察到了,他雖然想裝得從容自然,露出可憐的笑容,卻都無濟於事.由於天生的強烈的直覺,使得這些水手都確信他決不是個好人.他們以開玩笑而又很認真的態度,彼此咬起耳朵來......'傑克,他搶劫了一個寡婦;,'喬,你可注意到,他是個重婚者;,'哈利小伙子,我猜想他不是越獄逃出蛾摩拉古城的姦夫,就一定是所多瑪逃出來的謀殺犯.,還有一個水手跑到那隻船碇泊著的碼頭上,去看那張貼在樁子上的告示,告示上寫著要緝拿一個弒君者歸案,懸賞五百金幣,上面還有該犯的繪影圖形.他看看告示,望望約拿,又看看告示;這時,他所有那些心有同感的船友都把約拿團團圍起,想捉住他.膽戰心驚的約拿發抖了,他雖然臉上拚命裝得很大膽,卻更顯得他是個膽小鬼.雖然他還不肯承認人家懷疑他了,但是,他那副樣子就是叫人懷疑的充分證據.他就這樣拚命裝模作樣;等到水手們認為他並不是那張告示上要捉拿的人時,他們也就讓他走過去,下到艙里去了.
'誰呀?,那個正在寫字檯邊忙著的船長嚷道,他正在匆忙填寫關單......'誰呀?,啊,這句毫無惡意的問話可把約拿嚇得多厲害!當時他幾乎就要轉身溜了.但是,他總算鼓足了勇氣.'我想乘這隻船到他施去,請問多久才開船,先生?,直到那時,那個忙得團團轉的船長還沒有抬起頭來看他,雖然約拿就正站在他面前;但是,他一聽到那種虛偽的聲音,就連忙抬起頭來仔細一看.'潮水一漲我們就開船,,最後他慢吞吞地答道,眼睛還是盯著他看.'不能再早些開么,先生?,......'對於任何一個正當的旅客說來,這已經是夠早的了.,哈!約拿呀,這又是暗箭一支.但是,他趕緊引開船長的嗅覺.'我就乘你的船吧,,......他說......'票價,要多少錢?......我現在就付.,因為這是特別寫在《聖經》上的,船友們,仿佛它是這個故事所不能忽略的東西,在開船前,'他就給了船錢,上了船.,(這一句引自《聖經》,也是這個牧師所謂特別寫上的意思.)上下文一串起來,這就含義深刻了.
0
猜你喜歡
卷二
《水經注》 ○河水二 △又南入蔥嶺山,卷一百六下 志第七
《魏書》 ◎地形二下 雍州(漢改曰涼卷七十一 易七
《朱子語類》 ◎噬嗑 彖辭中"剛柔分"以下,都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一
《遼史》 ◎刑法志下 興宗即位,欽哀法言序
《揚子法言》 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乎情性,聰呼嘯山莊(上)-第12章
《呼嘯山莊》 當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薛收(兄子元敬 收子元超卷四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凡七章)
《貞觀政要》 貞觀七年,太宗謂太子左庶子于志寧釋蟲第十五
《爾雅》 螜,天螻。 蜚,蠦蜰。白痴(四)-第四部-02
《白痴》 伊治家第五
《顏氏家訓》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卷五百二十八 列傳三百十五
《清史稿》 ◎屬國三 ○緬甸 暹羅第四出 腐嘆
《牡丹亭》 【雙勸酒】〔末扮老儒上〕燈窗苦吟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宋史》 ◎食貨下一(會計) 宋貨財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北史》 ○齊宗室諸王上 趙郡王琛(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宋史》 ○李衡 王自中 家願 張綱卷十五 列傳第七
《周書》 ◎寇洛 李弼(弟檦) 于謹(第十九卷 崔衙內白鷂招妖(古本作《定山之怪》,又雲《新羅白鷂》)
《警世通言》 早退春朝寵貴妃,諫章爭敢傍丹墀。呼嘯山莊(下)-第21章
《呼嘯山莊》 那卷十二 告子下
《孟子》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