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洛陽愁絕

作者:溫庭筠 朝代:唐代

清平樂·洛陽愁絕原文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知行。

詩詞問答

問:清平樂·洛陽愁絕的作者是誰?答:溫庭筠
問:清平樂·洛陽愁絕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清平樂·洛陽愁絕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溫庭筠的名句有哪些?答:溫庭筠名句大全

溫庭筠清平樂·洛陽愁絕書法欣賞

溫庭筠清平樂·洛陽愁絕書法作品欣賞
清平樂·洛陽愁絕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當行辭別洛陽的時候,春暮的景色更使行傷心欲絕,楊花柳絮飄舞著如漫天飛雪。遠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橋下的流水時時都在嗚咽,唱不完送別的悲歌。
上馬時朋友爭勸送別的酒。行最怕那南浦的鶯啼,聲聲都是集腸的歌喉。燕趙兒郎也傷愁,揮不盡千行淚,又回頭。

注釋
1.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2.洛陽:最早為東周都城,此後後漢、西晉、北魏、隋等朝均建都於此。唐時為東都。
3.恣(zì)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爭”。
4.離觴(shāng):餞別之酒。
5.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6.平原年少:泛指貴族子弟,這裡指遠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戰國時趙邑,即今山東省平原縣。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詞。上闋寫橋上送別。“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一開頭就點出了這次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正值陽春天氣,洛陽城裡柳絮紛飛,如同雪花飄飄。這時有人要遠行,朋友們都聚集在橋上為他送別。“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按照古人風俗,送別要折楊柳以相贈,用來表示依依不捨之情。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整天都有人執手嗚咽。送別的哭聲和橋下的流水聲發生共鳴,那聲音真是撼人心肺。這裡不是直寫離愁,而是側面烘托離愁的氣氛。
下闋具體描繪離別的場面以及別後的心情。“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飛斷腸。”行人上馬就要起程了,這時朋友們爭著勸飲最後一杯酒,大家便揮手告別。江淹《別賦》有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浦是地名,在福建,這裡借指送別之處。一旦離開洛陽,又是那樣的牽腸掛肚。忽然聽到鶯啼婉囀,好似聲聲勸人留下,實在不忍離去。換頭二句所寫情景,愁絕可見。“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兒,少年事遠行”。平原作為燕趙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離愁使人格外傷感。結尾二句先以“愁殺”二字與首句的“愁絕”呼應,點出情懷,再以“回首揮淚千行”六個字將依依離情與主人公的無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來,一種難捨難分之情態躍然紙上。
一般送別之作多寫得淒淒切切。溫庭筠這首詞雖然格調也不高,但並無兒女之態,脂粉之氣。大家公認溫庭筠詞“大半託詞房帷,極其婉雅”,這首詞卻是個例外,別具一種陽剛之美。

標籤:惜別抒情愁苦

詩詞推薦

清平樂·洛陽愁絕原文_清平樂·洛陽愁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