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
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苹洲外,山欲暝,斂眉峰。
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
不見當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
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作者是誰?答:方岳
問: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是什麼體裁?答:詞

方岳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書法欣賞

方岳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平山堂上佇立遠望,秋雨過後,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襯下分外青碧。一個人輾轉大江南北,有多少憂愁思緒,都付之一醉,暫且忘卻吧。乘坐小船沿蘆葦岸邊千里漂泊,張翰那種思念菰菜蓴羹就辭官歸家的作為,於我只能是一場夢了,我惟有默默無語把思念寄託給南飛鴻雁。醉眼朦朧中回望渺遠的黃河洛水,夕陽籠罩下留存多少遺憾和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遠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斂他的眉峰。俯仰憑弔平山堂的人間遺蹟,嘆息歐、蘇兩位仙翁已然遠逝。眼前沒了當時的楊柳,只是從前的煙雨,磨滅了幾位英雄。且唱響一聲孤嘯,我又將匹馬啟程,在西風淒緊的天地間。

注釋
平山堂:在今揚州西北蜀崗上,為歐陽修所建.
螺紅:紅色的螺杯。
菰菜蓴羹:相傳張翰在外作官時,見秋風起,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蓴羹和鱸魚膾,就辭官歸鄉。
河洛: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此處泛指淪陷於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詞人有遺恨在焉。
兩仙翁:指歐陽修與蘇東坡。
匹馬:有作者自喻意。

詩文賞析


這首詞意境豐滿。詞人通過對山色,身世的描寫,融抒情、議論為一體,含義深廣,具有一種淡淡的感傷色彩。揚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歐陽修在這裡任知州時建造的。登堂遙眺,江南金、焦、北固諸山盡在眼前,視與堂平,故取名“平山”。
一個世紀後,方岳身處平山堂,俯仰江山,緬懷先賢,不禁詩思如潮,就以蘇東坡《黃州快哉亭》詞的韻腳,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從寫景入手 。“秋雨”二句,寫雨後平山堂遠望所見的景色 。這時雨過天晴 ,長江對岸諸山愈加顯得青綠可愛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表達相當出色,句法也很奇巧 。它重點是寫“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更加鮮明起來。雨水洗過的青山,去掉了表層的塵土,增加了滋潤的水分,當然更顯得青綠;而雨後放晴時,天空更兼秋高氣爽,陽光就會更加充足,照耀著雨後的群山,它的碧綠於是又加深了一層。這兩句通過倒裝,將雨後的山形象地勾畫了出來。
“江南江北愁思”兩句,意思是說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積累起來的許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暫時忘卻吧。借酒消愁本來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為甚。但作者哪裡來這么多“愁思”,它的具體內容又是什麼呢?一是自傷飄泊無定,二是慨嘆中原未復。這就是有點有染的寫法,即先說明性質,然後再表現內容。
“蘆葉蓬舟千里”三句 ,寫詞人長年飄泊在外,不能回鄉。“蘆葉”句展示“蓬舟”(蓋有蓬頂的小舟)在長滿蘆葉的岸邊行駛之狀。“千里”極言行程之長,飄泊地域之廣闊 。“菰菜蓴羹 ”用的是張翰的典故:相傳張翰在外作官時,見秋風起,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蓴羹和鱸魚膾,就命駕而歸 。“菰菜蓴羹”後面加上“一夢”兩字 ,就否定了此事的現實性 。因而只好“無語寄歸鴻 ”,默默無言地目送征鴻南歸。方岳是南宋後期著名的江湖派詩人之一 ,他少年飄蕩江湖,中年以後,雖中了進士而宦遊各地,還不免有“遊宦成羈旅”之感。思歸而不得,發為愁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後的詞人雙眼朦朧,河洛一帶渺不可及,而遺恨於夕陽之中,這不是其字面意思,實質上它抒發的是詞人為中原淪落,未能收復而遺恨。下片又從眼前景物寫起。“蘋洲外”三句 ,寫遠山在黃昏中的姿態 。“蘋洲”是長滿蘋草的洲渚;蘋洲之外,遠山在暮色中斂下了它的眉峰,這是將愁苦的感情移入於物,寫的是帶情之景。這種寫法,一方面增加了狀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情,可謂一舉兩得。“人間俯仰陳跡”至“磨滅幾英雄”五句,轉入懷古。作者遙想當年與平山堂有密切關係的歐陽修和蘇東坡兩位“仙翁”已經逝去 ,黯然神傷扼腕嘆息。“楊柳”和“煙雨”是歐陽修和蘇東坡詞中描寫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這兩個詞,除了表示對歐蘇二公無限景仰外 ,還寄託了滄桑之感。“楊柳”已非 ,“煙雨”依舊,而幾許英雄,已磨滅於此變化之中。這幾乎是文人登臨懷古的一個永恆主題,骨子裡是感到人生虛幻,蒙上了一層虛無的感傷色彩,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後兩句,從懷古議論回到現實,寫自己又將匹馬登程,在西風淒烈的天地之間,悵然孤嘯。其情其景,是夠令人感傷的。這一結尾,又回到了飄泊的愁思,與上片遙相呼應。
此詞從登平山堂所見景物寫起,轉入抒情、議論,除了懷念歐蘇兩位“文章太守”以外,又抒發了國土未被收復的愁恨,思想內容是豐富的。詞的上片從山色寫到身世、家國之悲,從橫的方向馳騁思想,換頭又回到山色,使描寫對象與上片開頭複合;然後再從縱的方向馳騁思想,懷念歐蘇二公,其寫法大開大合,縱橫自如。最後以匹馬西風作結,留下了詞人踽踽獨行的形象,久久繞人腦際。

詩詞推薦

  • 述國亡詩

    花蕊夫人唐代〕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

    納蘭性德清代〕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裡寒花隔玉簫。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代贈二首

    李商隱唐代〕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總把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三首

    李白唐代〕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地擁
  • 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桂體

    虞集元代〕鸞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悲夫關羽雲殂。天數盈虛
  • 採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納蘭性德清代〕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岑參唐代〕曉笛引鄉淚,秋冰鳴馬蹄。一身虜雲外,萬里胡天西。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
  •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辛棄疾宋代〕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中呂】普天樂_江頭秋行稻

    趙善慶元代〕江頭秋行稻粱肥,蒹葭秀。黃添籬落,綠淡汀洲。木葉空,山容瘦。沙鳥翻風知潮候,望煙江萬頃沉秋。半竿落日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交趾懷古

    曹雪芹清代〕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白楊十字巷

    李白唐代〕白楊十字巷,北夾湖溝道。不見吳時人,空生唐年草。天地有反覆,宮城盡傾倒。六帝餘古丘,樵蘇泣遺老。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獨自上層樓

    程垓宋代〕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
  • 青門引·春思

    張先宋代〕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懷古

    杜牧唐代〕上吞巴漢控瀟湘,怒似連山淨鏡光。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
  • 臨江仙

    蘇軾宋代〕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
  • 破陣子·春景

    晏殊宋代〕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漢祖廟

    李商隱唐代〕乘運應須宅八荒,男兒安在戀池隍。君王自起新豐後,項羽何曾在故鄉。
  •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 秦中寄遠上人

    孟浩然唐代〕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

    納蘭性德清代〕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
  • 粵王台懷古

    廖燕〔清代〕粵嶠猶存拜漢台,東南半壁望中開。命歸亭長占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山川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
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_水調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