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茶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飲茶
茶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
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臨淮縣館,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請為之。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通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茶熟,李公為啜兩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鴻漸能茶者,李公復請之。鴻漸身衣野服,隨茶具而人。既坐,教攤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畢,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茶博士。鴻漸游江介,通狎勝流,及此羞愧,復著《毀茶論》。伯熊飲茶過度,遂患風,晚節亦不勸人多飲也。
吳主孫皓每宴群宦,皆令盡醉。韋昭飲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晉時謝安詣陸納,納無所供辦,設茶果而已。此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
《續搜神記》云:“有人因病能飲茗一斛二斗,有客勸飲,過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澆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
(選自《唐五代筆記小說選》)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鴻漸身衣野服。 衣:穿。
B. 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市:買
C. 鴻漸游江介,通狎勝流 勝:超過
D. 窮日盡夜,殆成風俗。 殆大概、幾乎。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
A. ①其茶自江、淮而來。 ②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B. ①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 ①既到江外,又言鴻漸能茶者。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 ①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②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茶與茗是以所采時間的早晚為區分,南方人喜歡喝茶,北方人並不喝茶。茶不僅能止渴,也可使人不想睡覺,泰山靈岩寺的和尚為了坐禪時不打瞌睡而不斷喝茶。
B. 人們互相仿效和尚喝茶,於是就成了一種風俗,很多地方的城鎮裡都有茶鋪,無論什麼人都付錢取茶喝,茶葉的買賣也不斷。
C. 陸鴻漸對茶道的盛行作了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寫了《茶論》,而且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王公朝臣沒有不喝茶的。
D.士大夫們都很看重喝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時請人為他煮茶;晉時謝安去拜訪陸納時,陸納用茶與水果招待。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
(2)既坐,教攤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
(3)晉時謝安詣陸納,納無所供辦,設茶果而已。
參考答案
10.C【解析】勝:有名,出名。
11.B【解析】A項第①句講喝風俗的形成。C項第②句表現李季卿看不起陸鴻漸重複常伯熊的茶道。D項第①句表達作者反對過度喝茶,第②句講吳王孫皓喜好喝酒並讓下臣喝醉。
12.C【解析】原文是“北人初不多飲”,而不是不喝茶。
13.
(1)茶葉從江、淮一帶運來,運茶的車船接連不斷,存放處茶葉堆積得像小山,品種數量很多。(“相繼”“山積”“色額”各1分,大意1分)
(2)坐下以後,讓人擺設茶具,和常伯熊過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心裡看不起他。(“教攤”“故事”“鄙”各1分,大意1分)
(3) 晉時謝安拜訪陸納,陸納沒有供應制辦什麼東西,只是擺出茶和水果罷了。(“詣”“無所”,“而已”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茶,採得早的叫作茶,採得晚的叫作茗。《本草》說:“茶能止渴,使人不想睡覺。”南方人喜歡喝茶,北方人並不多喝茶。開元年間,泰山靈岩寺有位稱降魔師的和尚大力提倡禪宗,坐禪時必須不打瞌睡,又不吃晚飯,於是允許和尚們喝茶。和尚們各自攜帶著茶,到什麼地方都煮茶喝。從此,人們互相仿效,喝茶就成了風俗。從鄒、齊、滄、棣等州,直到京城,城鎮裡大都開設店鋪煮茶賣,不管是僧道之徒,還是世俗之人,都付錢取茶喝。茶葉從江、淮一帶運來,運茶的車船接連不斷,存放處茶葉堆積得像小山,品種數量很多。
楚地人陸鴻漸寫了一篇《茶淪》,論說茶的功效以及煮茶的方法,又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用大籃子裝著。遠近四方的都欽佩、羨慕,喜歡新鮮事的人家裡也都收藏了一套這樣的茶具。有個叫常伯熊的人,又根據陸鴻漸的論說作了大量修訂補充。於是茶道盛行,王公朝臣沒有不喝茶的。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臨淮縣客舍的時候,有人說常伯熊精通茶道,李季卿就請他表演。常伯熊身穿黃披衫,頭頂烏紗帽,手拿茶器,口報茶名,安排指點,使旁觀者刮目相看。茶煮熟了,李季傾喝了兩杯才住口。到了江南以後,又有人說陸鴻漸精通茶道,李季傾又請他來表演。陸鴻漸身穿山野居民的服裝,帶著茶具進門。坐下以後,吩咐擺設茶具,和常伯熊過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心裡看不起他。茶事結束後,李季卿讓奴僕拿出三十文錢,說是酬答煎茶博士的。陸鴻漸遊歷長江一帶,與名流一向交好,受到這次譏笑後感覺羞愧,又寫了一篇《毀茶論》。常伯熊喝茶過度,就患了風氣病,晚年也不鼓勵人多喝茶。
吳國皇帝孫晧每次宴請群臣,都強近他們喝醉。韋昭酒量不大,孫晧暗中讓用茶代酒。晉時謝安拜訪陸納,陸納沒有供應制辦什麼東西,只是擺出茶和水果罷了。這說明人也喝茶,但不像現在的人這樣過分沉迷,從白天喝到夜晚,幾乎成了風氣。起初在中原地區流行,後來傳到塞外。往年回鶻入京朝見,帶來大批好馬,買了茶葉回去,也真夠奇怪的。
《續搜神記》說:“有個人因為生了病,能喝茶十二斗(一斛為十斗),有客人勸茶,他又喝了五升多,就吐出一個東西來,形狀像牛的胰臟。放在盤子裡,用茶灌下去,正好裝十二斗。客人說:“這叫作茶腫瘤。”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