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辭為宰文言文翻譯
鮑叔辭為宰文言文翻譯
導語: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鮑叔辭為宰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鮑叔辭為宰文言文翻譯
[原文]
桓公1自莒2反於齊,使鮑叔為宰3,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4於臣,使不凍餒5,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5也;治國家不失其柄6,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弗若也;執枹7立於8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選自左丘明《國語·齊語》)
[注釋]
1、齊桓公(?-前643),名小白,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春秋五霸”之首,前685-前643年在位。他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使齊國國力逐漸強盛,成為天下諸侯的盟主。
2、莒:諸侯國名,今山東莒縣
3、宰:官名,太宰,即國相
4、加惠:給予恩惠
5、弗若:比不上
6、柄:根本
7、枹:鼓槌
8、於:到
[翻譯]
齊桓公從莒國返回齊國(當了國君後),任命鮑叔當國相,(鮑叔)推辭說:“我,是國君您的'一個平庸的臣子,您給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凍受餓,就是國君對我的恩賜了。如果要治理國家的話,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要治理好國家,那恐怕只有管夷吾能做到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點:寬厚施惠,安撫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國家,保證國家的根本利益,我不如他;用忠誠信義使百姓信服,我不如他;制定禮儀,使四方效法,我不如他;指揮作戰,使百姓勇氣倍增,我不如他。”
[啟示]
齊桓公欲任用鮑叔為相,鮑叔虛懷若谷、知人善任、舉賢薦能、大公無私,以國家利益為重,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給了管仲,由此可見,真正的君子,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國家利益出發,從百姓利益出發,不慕高官厚祿,不計個人得失。
[左丘明與《國語》]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春秋末期史學家。魯國人(今山東蒼山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曾任魯太史,與孔子同時或略早於孔子。雙目失明,故後人亦稱盲左。相傳曾著《春秋左氏傳》(或稱 《左氏春秋》,簡稱《左傳》),多以史實解釋《春秋》,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記事為主,兼載言論,敘述詳明,文字生動簡潔,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經典,又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國語》,分別記載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前967--前453)周王室及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史實,偏重記述君臣言論,為我國最早的國別史。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漢代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