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少簡重”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少簡重。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見,命侍左右,授後衛經歷。十七年,從幸上都,受命取御藥於大都萬歲山。元珪乘傳,未盡一晝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樞密都事。嘗從同知樞密院事俺伯進西蕃鎧甲,帝問其制度,元珪應對詳明,帝益奇之。樞密院奏京師五衛、行省、萬戶府設官有差,均俸祿,給醫藥,設學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論建。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書。選曹銓注,多私其鄉里者,元珪力矯之。累遷工部尚書。河朔連年水旱,五穀不登,元珪言:“蓋民力息則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宰相韙其言,土木之工稍為之息。六年,僉河南行中書省事。初朱清、張瑄以金幣賂當道,及敗,具籍受賂者姓名,惟元珪一無所污。
武宗即位,由僉樞密院事拜樞密副使。詔議政中書,皆切於世務者。初,詔發軍萬人屯田稱海,海都之亂,被俘者眾。至是,頗有來歸者饑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奏其事,詔賜錢贖之。帝在軍中,聞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賜白金二百五十兩。
皇慶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蓋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檢覆之法,當益田畝累萬計。”元珪曰:“江南之平,幾四十年,戶有定籍,田有定畝,一有動搖,其害不細。”固爭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復為樞密副使,召見嘉禧殿。帝曰:“卿先朝舊臣,宜在朕左右。”特加榮祿大夫,賜鈔五千緡,貂裘二襲。元珪奏曰:“今經理江淮田畝,第以增多為能,有司頭會箕斂,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變生不測,非國之福也。”
英宗即位,元珪與知樞密院事帖木兒不花上言:“諸王近侍不可乾軍政,管軍官吏不可漁取軍戶,有司賦役當務均一,軍官襲職惟傳嫡嗣。”帝並嘉納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三年卒。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幸上都 幸:帝王親臨(某處)
B.多私其鄉里者 私:偏袒
C.宰相韙其言 韙:(認為)不對
D.第以增多為能 第:只管
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吳元珪關心人民疾苦一組是
①元珪力矯之 ②蓋民力息則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 ③惟元珪一無所污
④元珪奏其事,詔賜錢贖之 ⑤固爭月余 ⑥諸王近侍不可乾軍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元珪認真執行皇帝的命令。有一次接到取御藥的命令後,他乘坐驛車,不到一個晝夜就從大都萬歲山把藥取回了上都,使皇上感到非常意外。
B.吳元珪敢持不同意見。江淮漕運官上奏想要重新核查江南的田畝數,元珪認為江南每戶都有額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額定的畝數,輕易改變會帶來不小的害處。
C.吳元珪關心百姓。他上奏認為,有關部門在江淮田地的經營管理上賦稅苛刻繁重,使得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擔心這樣下去意料不到的變故可能發生。
D.吳元珪一直深受幾代皇帝重用。世祖、武宗、英宗等都對他委以重任,言聽計從,並多有嘉獎。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元珪乘傳,未盡一晝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樞密都事。(5分)
(2)至是,頗有來歸者饑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5分)
參考答案:
4.C“韙”是“(認為)對”的意思。
5. B第①句講吳元珪力糾選任官員的不正之風。第③句是表現吳元珪的清廉。第⑥句建議的內容是針對王公大臣干預軍政而言的。
6. D“言聽計從”錯,在江淮核田一事上朝廷並未聽從他的意見,以至於他稱病離職。
7.(l) 吳元珪乘坐驛車,不到一個晝夜就把藥取回來了。皇帝對他辦事的迅速而感到驚異(或皇帝讚揚他辦事迅速),提升他為樞密院都事。(“傳”“盡”“奇”“擢”各1分。大意1分。)
(2) 到這時候,有很多前來歸附的人,他們由於饑寒交迫而無法生存,甚至賣兒女來活命。
( “是”“頗”“歸”“存”“鬻”各1分。)
參考譯文:
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小時候單純莊重。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召見他,命令他做侍從,任命他為後衛經歷。至元十七年,他跟著元世祖巡幸上都,受命到大都萬歲山取御藥。吳元珪乘坐驛車,不到一個晝夜就把藥取回來了。皇帝讚揚他辦事迅速,提升他為樞密院都事。(吳元珪)曾經跟隨同知樞密院事俺伯進獻西蕃鎧甲,皇帝問那些鎧甲的規格,形狀,吳元珪回答得詳細明白,皇帝更加認為他有非凡的才能。樞密院上奏京城五衛、行省、萬戶府分別設定不同的官職,平均俸祿,給予醫藥,設立學校,置辦屯田,這些措施大多是吳元珪所議定建議的。
大德元年,吳元珪擔任吏部尚書。(當時)選曹(主銓選官吏事務的官職)在考選登錄官員的時候,大多偏袒自己的同鄉。吳元珪極力糾正了這種現象。他多次調動後任工部尚書。河朔連年遭遇水旱,農作物沒有收成,吳元珪說:“如果民力得以休息,那么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了,那么教化就能施行而民風就會美好。”宰相認為他的話很對,大興土木的工程稍微得以停歇。大德六年,做河南行中書省僉事。起初朱清、張瑄用金錢賄賂當權者,到(後來)事情敗露後,登記了全部受賂人的姓名,只有吳元珪沒有收受過任何賄賂。
武宗即位後,吳元珪由樞密院僉事拜授為樞密院副使。詔令到中書省商議朝政,他都能夠切中時弊。起初,詔令徵發軍隊上萬人在稱海屯田,海都叛亂的時候,被俘虜的人很多。到這時,有很多前來歸附的被俘者,由於饑寒交迫而無法生存,甚至於賣兒女來活命.吳元珪上奏了這件事,皇上詔令賜錢贖回這些人。武宗在軍中,聽說了吳元珪的名聲,到這時特意加封他為平章政事,賜白銀二百五十兩。
皇慶元年,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運的官員上奏說:“江南地區殷實富足,都是因為隱瞞了很多肥腴之田,如果再次實行檢查核實的辦法,應該會增加上萬畝田。”元珪說:“江南的平定差不多有四十年了,每戶都有額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額定的畝數,一旦改變,其帶來的害處不小。”(他)執意地爭執了一個多月,也不能夠制止這種做法,便稱病離職。後來又任樞密副使,並在嘉禧殿(被皇上)召見。仁宗說:“你是前朝的舊臣,應該留在朕身邊。”特意加封為光祿大夫,並賜錢幣五千吊,貂皮衣兩套。元珪上奏說:“現在對江淮田地的經營管理,只管以增加賦稅為能事,有關部門按人頭征斂,徵收苛刻繁重的賦稅,使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我擔心意料不到的變故就會發生,這不是國家的福澤。”
英宗即位後,元珪與知樞密院事帖木兒不花上奏說:“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預軍隊政務,管理軍隊的官吏不得盤剝軍戶,有關部門的賦稅和徭役應該平等一致,軍官世襲職務應該傳給嫡長子。”(對此)皇帝全都讚許並採納了。吳元珪因為年老而辭官,至治三年去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