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文教學誤區及校正

中學文言文教學誤區及校正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幾個誤區及其校正

文/趙旭剛

摘 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中學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文言文教學的低效現狀令人擔憂。走出教學誤區,讓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文言文充分發揚傳統文化的人文魅力,使學生在字詞教學中培養文言文基本閱讀能力,在詩文欣賞中培養學習興趣,在古人的精神追求與審美情趣的薰陶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點滴的文化滲透中培養古典情懷,讓中學文言文教學充分發揮出它的教育功能,促使青少年在成長初期逐漸形成受用終生的精神品質。

關鍵字:中學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人文精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總目標中要求學生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其中無論是“中華文化”還是“祖國語言文字”,都在很大程度上強調著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作為傳統文化載體之一的文言文,在傳承中華文化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的教學更是實現課程總目標的重要手段。但是,當今文言文教學,卻存在許多問題。

一、刻板的字詞教學,忽視學習興趣的培養

當今中學文言文教學存在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文言文課堂上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文言文字詞的解釋、文言語法及課文翻譯。教師不斷強調文言文字詞、語法的重要性和翻譯的準確性,一堂課結束,對其中的文學韻味和文化魅力的感悟卻鮮少涉及,即使有,課堂中也是如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的感覺只剩下與現代漢語的字詞、語法有何不同,還有翻譯準不準確這些問題了。文言文的教學變成了單純的古漢語教學,大量的辭彙語法知識淹沒了文言文本身的人文價值,重視知識的“正確性”而忽視文章“文化性”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青少年的求知慾是很強的,他們總是對陌生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希望去了解和知道更多的未知事物,探究事物所擁有的內涵,作為傳統文化載體之一的文言文,理所當然不應該排除在好奇心之外。作為母語的源頭,文言文中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是與國人血脈相連不可或缺的,文言文教學必須從“文化性”入手,而教學中文化性的思想情境蘊造,必須從學習興趣入手。

例如,在學習《童趣》一文時,作為中學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往往會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字詞與釋義上,留給“趣味”的時間少之又少,因而學生很難體會到課文中所蘊含的快樂情感。這就違反了學習這篇文言文的`初衷,學生不僅沒能通過課文體驗作者的童趣與自己兒時的快樂,還因為學習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喪失了日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這種簡單而又刻板的字詞教學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副作用不能不引以為戒。

二、過多的結構分析與思想教育,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情感體驗

文言文教學中除了大量的時間用在字詞、語法教學上之外,還有大量的時間用在了“中心思想”與“段落大意”分析上。架空文本,片面強調其思想性價值,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而過多的結構分析將文章“五馬分屍”,沒有留給學生對文本進行完整的解讀。講求理清每一部分的意義,也必將文本蘊含的整體美的意義拆解得支離破碎。

語文教學論中要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文言文教學除了字詞、語法的學習之外,不能一味地強調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作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探究性的閱讀,只有在學生具有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教學中所倡導的情感體驗才能實現。

例如,在學習《傷仲永》一文時,有的教師會不斷講述成才的關鍵是先天聰穎還是後天教育,只重視文章的思想教育功能,不管學生是否對文章有真正的感情體驗。除此而外,就是過多地進行層次結構分析。且不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如何,這種教育無形中必然給學生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思維絲毫沒有發揮便被“泯然眾人矣”的心理暗示打壓了。在壓力下固然有動力,但壓力過大反而會成為阻力,文言文的教學必然不是別有洞天,而是誤入歧途了。

三、為教學而教學,忽視文言文的人文性

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的語言,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承載著中華文化豐富博大的內涵。文言文教學應該特別重視這種文化的傳承作用。但是在現代的考試制度的制約下,文言文作為考試的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為考試而服務,只重視知識積累和賞析技巧,而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卻很少談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只剩下為了考試而考試,作為文化載體之一的作品的人文情感知識沒有體現出來,學生不能從作品中了解古人的精神與追求,不能體察作品深含文化的韻味,當然更談不上古典情懷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論語>十則》一文時,作為儒家文化最經典的代表,《論語》的文化薰陶作用本來是最重要的,可是有的教師卻將它與其他文章一視同仁,只注重知識性的教學,沒有突顯出它的薰陶作用,課文的學習失去了人文性關懷,教學的目的也就很難實現了。

“人文立本,成人之道;科技立用,強國之路。”人文是根本,是一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根本之道。以傳統文化為依託,學好文言文,不僅是學生人格形成的條件,也是文化傳承實現的手段。中學的文言文教學應該破解樊篙,走出誤區,真正實現課標所提倡要求的教學目標,體現人文科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樓宇烈。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03:33.

[3]程恭讓。天問。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甘肅省會寧縣中川中學)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中學文言文教學誤區及校正0
中學文言文教學誤區及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