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八駿》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八駿
(明)劉基
穆天子得八駿以造王母,歸而伐徐偃王,滅之。乃立天閒、內、外之廄。八駿居天閒,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內廄,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廄,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選者為散馬,散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為民馬,弗齒於官牧。以造父為司馬,故天下之馬無遺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駿死,馬之良駑莫能差,然後以產區焉。故冀之北土純色者為上乘,居天閒,以駕王之乘輿;其厖①為中乘,居內廄,以備乘輿之闕,戎事用之;冀及濟河以北,居外廄,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於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為散馬,以遞傳、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視馬高下,如造父之舊。
及夷王之季年,盜起。內廄之馬當服戎事,則皆飽而驕,聞鉦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參以外廄。二廄之士不相能。內廄曰:“我乘輿之驂服也。”外廄曰:“爾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爭而聞於王,王及大臣皆右內廄。既而與盜遇,外廄先,盜北。內廄又先,上以為功。於是外廄之士馬俱懈。盜乘而攻之,內廄先奔,外廄視而弗救,亦奔。馬之高足驤首者盡沒。
王大懼,乃命出天閒之馬。天閒之馬實素習吉行,乃言於王而召散馬。散馬之士曰:“戎士尚力,食充則力強。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儕力少而恆勞,懼弗肩也。”王內省而慚,慰而遣之,且命與天閒同其食,而廩粟不繼,虛名而已。
於是四馬之zu6*交於野,望粟而取。農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壯皆逸入於盜,馬如之。王無馬,不能師,天下蕭然。
( 選自《郁離子》)
【注】①厖(máng):通“尨”,雜;亂。此指雜色。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企:企及,趕上 B.齒:談到,提及
C.闕:通“缺”,補缺 D.右:袒護,偏袒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內廄之馬當服戎事,則皆飽而驕 B.以遞傳、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C.故冀之北土純色者為上乘 D.內廄先奔,外廄視而弗救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16.下列句子中,與“乃參以外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於四方者用之 B.我乘輿之驂服也。
C.馬之高足驤首者盡沒 D.爾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的故事富有傳奇性。穆天子因為擁有八匹駿馬而得以會見西王母和討伐徐偃王,垂名於世。而夷王之馬因為不事戎、養尊處優而在戰亂中損失殆盡,致使天下蕭條冷落。不同的結局可謂對比鮮明,褒貶盡顯。
B.本文以馬為議論重點,形象而又深刻。馬的優劣以產區分為四類,而天閒之馬、內廄之馬白白地享受優裕的物質條件卻百無一用,而有用之馬卻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變得灰心懈怠。這種以出生地為選馬的標準,荒唐而又愚蠢。
C.作者善於從生活中挖掘諷刺素材,將嚴肅的社會問題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予以揭示。在戰事面前,養馬人之間互相推諉,夷王在無奈之下只好承諾一視同仁,但養馬人爭鬥不斷,各自為政,落得空歡喜一場。這段細節描寫可謂豐富、飽滿。
D.本文採用虛構假託的故事來寄予深刻的事理,通篇講的是“馬政”,但實際談的是“人政”。寓言旨在告誡執政者要愛惜人才,不能按其出生地域、地位來區別對待人才,諷刺了元朝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歧視政策。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以造父為司馬,故天下之馬無遺良。(3分)
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儕力少而恆勞,懼弗肩也。(3分)
參考答案
14.B
15.D
16.A
17.C
18.(1)用造父擔任管理馬的官,所以天下的良馬沒有被遺漏的。
(2)如今平日吃得多的馬尚且承擔不了戰事,而我們這些力氣少而又常服重役的馬,恐怕更不能勝任了吧。(要點:“克荷”、“吾儕”、“恆勞”、“肩”)
參考譯文
周穆王得到八匹名馬,駕著它們去拜訪西王母,回來後,又駕著八匹駿馬去討伐徐偃王,並滅掉了他,於是就設立了天閒、內廄和外廄三種馬廄。把八匹駿馬放在天閒里餵養,每天餵料一石;次一等的馬放在內廄,每天餵料八斗;再次等的馬放在外廄,每天餵料六斗;那些達不到以上三等標準的馬稱為散馬。每天餵料五斗;在散馬之下的是民馬,不屬於官府飼養之列。周穆王任造父掌管馬政,天下沒有一匹好馬在民間。並按馬的上下等級對待各類養馬的人,他們對自己的待遇,也沒有一個不甘心的。
後來,穆王死了,造父死了,八匹駿馬也死了,馬的好壞沒有人能分辨出,爾後就按馬的產地來區分了。因此把冀地北部產的純色馬作為上等,放在天閒餵養,用來駕馭的君王的車輛;那些雜色的馬作為中等,放在內廄餵養,用來做駕車空缺的備用和打仗用;冀地南部和濟河以北產的馬放在外廄餵養,供諸侯和君王的公卿大夫及出使到四方去的使臣們乘用;江淮以南產的馬稱為散馬,用來傳送信息和乾各種雜活時使用,不承擔重大事情。那些餵養它們的馬官待遇,也按所管馬的等級不同而不同,按造父先前的規定辦。
周夷王末年盜賊四起,內廄的馬應當擔負作戰任務,但它們都飽食終日,且驕橫自大,一聽到鉦鼓聲,便嚇得往後退,一看見旌旗飄就四處逃跑。於是就改用外廄的馬參戰。內外兩廄的馬官相互爭吵了起來,管內廄的說:“我們的馬是駕乘輿用的。”管外廄的則說:“你們的馬吃得多而用處少,那為什麼還比我們高一等?”兩家爭論不休,就被夷王知道了。夷王和大臣都對同廄的馬有偏心,便讓外廄的馬參戰了。出戰不久,便與盜賊相遇了,外廄的馬沖在前面,盜賊敗逃了。內廄馬還是憑著高一等充功,於是外廄的人馬都為此而懈怠了。盜賊乘機便攻擊它們,內廄的人馬首先逃奔,外廄的人馬看著也不救援,也四處逃奔,結果那些高頭大馬全部覆沒。
夷王非常恐懼,就下令放出天閒里的馬。天閒里的馬習慣在平安的環境裡駕車,不習征戰。天閒的馬官就把這情況告訴了夷王,夷王又改令散馬去迎敵。管散馬的人說:“打仗要靠力氣,吃得飽就力強。現在那些比我們的馬吃得多的馬尚且不能承擔,而我們這些力氣少而又常服重役的馬,恐怕更不能勝任了吧。”夷王聽了後,自我反省並深感慚愧,就安慰了養散馬的人,便派遣散馬去迎敵,並且下令讓他們享受上等人馬的待遇,但糧倉里的糧食已不夠吃了,命令只是一句空話罷了。
於是四種馬在田野里亂跑,看見莊稼便吃,鬧得農民不能種莊稼,那么老弱病夫就餓死了,而那些壯年人就投奔盜賊了,那些馬也像這些人一樣逃跑了。夷王沒有馬,不能組織起軍隊,天下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