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論師書》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與友人論師書
錢大昕
日者,足下枉過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見。頃遇某舍人雲,足下欲以仆為師,仆弗敢聞也。
師道之廢久矣,古之所謂師者,曰經師,曰人師;令之所謂師者,曰童子之師,曰鄉會試之師,曰投拜之師。人生五六歲,始能識字。稍長則習業之文,父兄皆延師教之。父兄曰:“汝師之。”吾從而師之。非必道德之可師也,巫醫百工之人皆有師。童子之師,猶巫醫百工之師,稱之曰師可也。鄉會試主司同考之於士子,朝廷未嘗許其為師,而相沿師之者,三百餘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迴避之例,則固明予以師之稱矣。漢人於主有為之制服者,而門生之名,唐宋以來有之。語其輩行,則先達也;語其交誼,則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長者之號,稱之曰師,亦可也。今之最無謂者,其投拜之師乎!外雅而內俗,名公而實私。師之所求於弟子者,利也,傳道解惑無有也,束修之問,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於師者,勢也,質疑問難無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師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顏而為師,而橫目二足販脂賣漿之子,皆引而為弟子。士習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師道由此而壞。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古之好為師也以名,今之好為師也以利。好名之心,僕少時不免,迄今方以為戒,而惟利是視,則仆弗敢出也。足下於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師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為足下師,而勢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納交一二巨公,俾少為援手,則仆之硜硜②自守,不乾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誤,而亦何忍以誤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經史,可備芻蕘之詢,他日以平交往還足矣。直諒多聞,謂之三益。不識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硜硜:固執。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兄皆延師教之延:邀請
B.弟子之所藉於師者 藉:藉助
C.士習由此而偷偷:怠惰
D.直諒多聞,謂之三益諒:原諒
6.D(諒:誠信。)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友人前來拜訪錢大昕,希望拜他為師,卻沒有遇到。不久,錢大昕從他人那裡聽說這件事,於是寫信表達拒絕之意。
B.錢大昕認為現在所稱的老師與古代所稱的老師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提出自己從師的主張,明確告誡友人如何擇師。
C.自古以來,都有投師拜師之風,然而不同時代投師者和為師者的動機不盡相同,作者對當時不良的投師之風進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願意以平等的身份與友人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的態度,表達了能成為他益友的願望。
B(文中沒有“明確告誡友人如何擇師”。)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非必道德之可師也,巫醫百工之人皆有師。(4分)
8.(1)不一定有品德修養的人可以做老師,巫醫百工這些人都有做老師的。
評分建議:“道德”、“師”、“之人”,語句通順,各1分。
(2)好名之心,僕少時不免,迄今方以為戒,而惟利是視,則仆弗敢出也。(5分)
答:喜好名聲的心裡,我年輕時不免也有,到現在才以此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想法),我更不敢產生。
評分建議:“迄”、“惟利是視”、省略句、“出”,語句通順,各1分。
9.請根據第三段文意,簡要概括作者拒絕做“友人”老師的原因。(4分)
答.(4分)①自己的才學品德不足為師;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薦友人;③自己性格固執,不願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風迷惑。
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前些日子,您委屈自己來拜訪我,我因為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見。不久前我的門客說,您想要以我為老師,我不敢聽到這件事。
為師之道廢棄很久了。古時候所說的老師,是傳授經書的老師,是德行學問為人表率的老師;現在所說的老師,是教童子試的老師,是教鄉試與會試的老師,是接受學生投拜的老師。人長到五六歲,才能識字,漸漸長大,就要學習科舉考試的知識,父親兄長都會請老師來教他們。父兄會說,你要跟他學習。我跟從他以他為師。不一定有品德修養的人可以當老師。巫醫百工之類的人都有當老師的(都有老師?),教童子試的老師如同巫醫百工的老師,稱呼他們為老師,是可以的。鄉試、會試的主考官、同考官對於讀書人,朝廷未曾同意他們被稱為老師,而沿涉至今稱呼他們為老師三百餘年。然而法令又有“京城外的地方官、官職務低的官員迴避”的慣例,就很久以來明確用老師的稱呼他們了。漢代學子對舉薦自己的主考官,有為他服喪的制度,而門生的名稱,唐宋以來就有了。談論他們的輩分,就稱他們為前輩;談論他們的交情友誼,就稱是知己。因為他多一天的見識,就把先生長者的稱號獻給他,稱呼他為老師,也是可以的。現在最沒有說道的(最沒意思的),是那些投拜之師了。表面高雅而內心庸俗,名義為公而實際上為私。老師對學生所求的是利益;傳授學問解除疑惑,是沒有的。談到拜師的禮節,早晨到了傍晚就忘了。學生向老師藉助的是權勢;提出疑問討論問題,是沒有的;今日得志而明日就背離老師了。所以朝廷統一任命的官員,都可以面色莊嚴地當起了老師;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販的兒子,都招來做學生。讀書人學習從此苟且敷衍,官方風氣從此毀壞,師道由此而壞從此敗壞。
孟子曰:“人的壞毛病,在於喜歡當別人的老師。”古時喜歡當老師,是為了名聲;現在喜歡當老師是為了利益。喜歡名聲的想法,我年輕時候不免有,到現在就以喜歡名聲為戒了;而只是看中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想法。您跟我不是一天好朋友,卻急於想以我為老師。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為您的老師,而權勢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薦提拔您。如果想藉助我來結交一兩個有權勢的官臣,我很少能成為援手,因為我淺薄而固執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煩別人,朋友們都知道,我本來不想自己犯錯,又怎么忍心來讓您犯錯呢?如果您認為我粗通經史、可以準備草野鄙陋的意見供您詢問,以後以平等的身份往來相處,就足夠了。正直、誠信、見識廣博,叫做三種有益的朋友,不知道 迂愚剛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當您的一個益友呢?希望您裁斷審察。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