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高士奇傳》原文及翻譯

清史稿

原文:

高士奇,字澹人,浙江錢塘人。幼好學能文。貧,以監生就順天鄉試,充書寫序班。工書法。康熙十七年,聖祖降敕,以士奇書寫密諭及纂輯講章、詩文,供奉有年,特賜表里十匹、銀五百。二十六年,上謁陵,于成龍在道盡發明珠、余國柱之私。駕旋,以成龍言問士奇,亦盡言之。上曰:“何無人劾奏?”士奇對曰:“人孰不畏死。”帝曰:“若輩重於四輔臣乎?欲去則去之矣,有何懼?”未幾,郭誘疏上,明珠、國柱遂罷相。二十七年,山東巡撫張汧以齎銀赴京行賄事發,逮治,獄辭涉士奇。會奉諭戒勿株連,於是置弗問。士奇因疏言:“臣等編摩纂輯,惟在直廬。宣諭奏對,悉經中使。非進講,或數月不覲天顏,從未干涉政事。獨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張汧無端疑怨含沙污衊臣將無以自明幸賴聖明在上誣構難施但禁廷清秘,來茲萎斐,豈容仍玷清班?伏乞賜歸田裡。”上命解任,仍領修書事。二十八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幸士奇西溪山莊,御書“竹窗”榜額賜之。三十三年,召來京修書。士奇既至,仍直南書房、三十六年,以養母乞歸,詔允之,特授詹事府詹事。尋擢禮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四十二年,上南巡,士奇迎駕淮安,扈蹕至杭州。及迴鑾,復從至京師,屢入對,賜予優渥。上顧侍臣曰:“朕初讀書,內監授以四子本經,作時文;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初見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心以為異,未幾,朕亦能之。士奇無戰陣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學問者大也。”尋遣歸,是年卒於家。上深惜之,命加給全葬,授其子庶吉士輿為編修。尋諡文恪。
(節選自《清史稿》卷五十八)

譯文/翻譯:

高士奇,字澹人,浙江錢塘人。小時候就喜歡學習擅長寫文章。家裡很貧窮,以監生的身份前往順天參加鄉試,充任書寫序班。工於書法,康熙十七年,聖祖頒發詔書,因為高士奇寫過秘密的諭旨,並編輯過講章、詩文,侍奉皇帝多年,特地賜給他衣料十匹、五百兩銀子。二十六年,皇上到陵墓前拜謁,于成龍在路上極力揭發納蘭明珠、余國柱的謀私之事。皇帝回來後,拿于成龍說的話問高士奇,他也全部如實說了。皇上說:“為什麼沒有ren6*彈劾上奏?”高士奇回答說:“人誰不害怕死。”皇帝說:“你們這幾個人的地位比四位輔臣重要嗎?想除掉他們就除掉了,有什麼害怕的?”不久,郭琇上疏,納蘭明珠、余國柱最終被罷免宰相。康熙二十七年,山東巡撫張汧帶著銀子到京城行賄的事情被揭露,被逮捕懲治,他的供詞中涉及到高士奇。恰逢皇上下令告誡不要牽連他人,於是釋放了他不再審問。高士奇因此上疏說:“我等負責編輯,只在值宿之處。皇帝命令宣召回答問題,都是經過宮中的使者。如果不是為皇帝講解詩書文史,有時候幾個月不能見到皇帝,從來沒有干涉過政治上的事情。只可能是侍奉皇帝的時間久了,嫌疑就逐漸滋生。張汧無緣無故的猜疑怨恨,含沙射影污衊我,我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幸虧仰賴皇上聖明,誣陷之事難以實施。但是宮禁之地,招來這樣的讒言,難道可以容忍玷污清貴的官班嗎?乞求賜予我回歸家鄉。”皇上下令解除他的職務,仍然管轄修書的事情。二十八年,他跟隨皇上南巡,到杭州,皇上到高士奇的西溪山莊,親筆書寫“竹窗”的匾額賜予他。康熙三十三年,皇上下詔讓他到京城修書。高士奇來到後,仍在南書房值宿。三十六年,高士奇因養育母親乞求回鄉,皇上下詔允許了,特地授予他詹事府詹事。不久提拔他為禮部侍郎,他因為母親年老沒有赴任。四十二年,皇上南巡,高士奇在淮安接駕,隨皇帝到杭州。等到皇帝回宮,他又跟從皇帝回到京城,多次進入皇宮回答皇帝文;得到高士奇後,才了解了做學問的門徑。最初看到高士奇拿到古人的詩文,一看就知道它們的時代,心裡感到很驚奇,不久,我也能做到這樣。高士奇沒有戰功,但是我待他優厚,因為他大大增進了我的學問。”不久遭貶謫回鄉,這一年,高士奇在家中去世。皇上感到很惋惜,下令讓他全葬,授予他的兒子庶吉士高輿為編修。不久賜予他諡號文恪。
《清史稿·高士奇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史稿·高士奇傳》原文及翻譯0
《清史稿·高士奇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