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蕭渼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蕭渼,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為奉元人。渼性至孝,自為兒時,翹楚不凡。稍出為府史,上官語不合,即引退,讀書面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玩誦不少置,於是博極群書,天文、地理、律歷、算數,靡不研究。學者及其門受業者甚眾。孛術魯翀,字子翬,嘗從其游,其學益宏以肆。翰林學士承旨姚燧以書抵渼曰:“燧見人多矣,學問文章,無足與子翬比倫者。”於是渼以女妻之。渼嘗出,遇一婦人失金釵道旁疑渼拾之謂曰殊無他人獨翁居後耳渼令隨至門取家釵以償其婦後得所遺釵愧謝還之。鄉人有自城中暮歸者,遇寇,欲加害,詭言“我蕭先生也”,寇驚愕釋去。 
世祖分籓在秦,辟渼與楊恭懿、韓擇侍秦邸,渼以疾辭,授陝西儒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為賀,使一從史先詣渼舍,渼方汲水灌園,從史至,不知其為渼也,使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冠帶迎賓,從史見渼,有懼色,渼殊不為意。後累授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改集賢侍讀學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諭德,扶病至京師,入覲東宮,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故也。尋以病力請去職。俄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依前右諭德,疾作,固辭而歸。卒年七十八,賜謚貞敏。 
渼制行甚高,真履實踐,其教人,必自《國小》始。為文辭,立意精深,言近而指遠,一以洙、泗為本,濂、洛、考亭為據,關輔之士,翕然宗之,稱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禮說》《國小標題駁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於世。 
(節選自《元史•蕭渼傳》 

譯文/翻譯:

蕭渼,字惟斗。他的祖先是北海人。父親在陝西做官,於是蕭渼成為奉元人。渼天性極為孝順,自兒時起,就很優秀表現出不一般。剛成年出任府史,與上級官員言語不合,他就辭職,在南山讀書達三十年。蕭渼縫製了一件皮衣,長達下半身,就寢時,就倚臥在榻上,思考誦讀,一時也不放棄。他博覽群書,天文、地理、律歷、算數,無不研究。求學的人登門接受其教誨的非常多。孛術魯翀,字子暈,曾經跟隨蕭渼學習,他的學問更加宏博廣大。翰林學士承旨姚燧,在給蕭渼的書信中說:“我見的人很多了,在學問和文章上,沒有人能夠.與子暈相提並論。”由此蕭渼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蕭渼有一次出門時,遇見一個婦人,在路旁遺失金釵,婦人懷疑是蕭渼拾到了,對他說:“這裡絕無他人,只有老翁你在後面。”蕭渼讓她跟隨他到家中,取出自已家的金釵送給她,這個婦人後來找到遺失的金釵,慚愧地送還蕭渼的金釵。蕭渼的一個同鄉晚,上從城中回家,途中遇到強盜,強盜想要殺害他,同鄉詐稱:“我是蕭先生。”強盜很驚訝,將那位同鄉釋放之後離開了。 
世祖被分封在秦地,徵召蕭渼和楊恭懿、韓擇到王府任侍從官,蕭渼以有病為由推辭,又被任命為陝西儒學提舉,他沒有赴任。行省的大臣到他家裡備宴為他慶賀,派從史先到蕭斛家裡,蕭渼正在井邊打水澆菜園。從史到後,不知道他就是蕭渼,而要他給馬飲水,蕭渼便答應了,並不拒絕。等到他穿戴整齊出去迎接賓客時,從史見到蕭渼後,露出害怕的神情。蕭渼卻毫不介意。後來他接連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又改任集賢侍讀學士,他都未赴任。大德十一年,他被任命為太子右諭德,抱病來到京城,進入東宮,晉見太子,他寫了一篇《酒誥》獻給太子,因為當時朝廷崇尚飲酒。不久蕭渼以病為由,極力辭去職務。不久授集賢學士、國子祭酒,仍任前職右諭德,因為有病,蕭渼堅決辭官而回到故鄉。他去世時七十八歲,皇帝賜諡號“貞敏”。 
蕭渼修養很高,凡事要親自實踐,他教導別人,一定要從《國小》開始。他所寫的文章,立意精深,語言淺近,而旨意深遠,他完全以儒學為根本,以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的解說為依據,關輔之士一致奉他為宗師,被稱為一代學識純正的儒者。他的著作有《三禮說》《國小標題駁論》《九州志》,以及《勤齋文集》,流行於世。 
《元史·蕭渼傳》《元史·蕭渼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元史·蕭渼傳》原文及翻譯0
《元史·蕭渼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