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言文字詞句教學

淺談文言文字詞句教學

一、對照比較

在文言文教學中,運用對照比較法可以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去獲得準確的知識,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字詞句都可以對照比較,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如一詞多音多義比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義,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義。《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入朝見威王的朝(讀cháo,當朝廷講)、朝服衣冠的朝(讀zhāo,當早晨講),詞義不同,讀音不同。這樣比較,便於理解詞義,讀準字音。又如古今詞語比較,《赤壁之戰》中諸人各顧妻子的妻子,《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璧有瑕,請指示王的指示,與現代漢語不同。這裡,妻子是兩個名詞,妻子兒女的意思;指示是兩個動詞,指出來給看的意思。這樣比較,對詞性、詞義的認識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詞語改換比較。《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和灑,能不能換成刮飄落?不能,因為卷寫出風勢之猛,飛寫出風吹茅草的速度之快,灑寫出茅草散落之廣。這裡充分顯示課文用詞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詞語就索然無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現代漢語也能對照比較。如判斷句式,現代漢語是是等於的句式,而文言文經常用也者,也的句式來表達。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通過對照比較,學生的思路更為廣闊了,能全面地具體地深入地分析問題,既懂得應該這樣,又懂得不應該那樣,進而把握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本質特徵。

二、溫故知新

虛詞也好,實詞也好,句式也好,許多學生學了後頭,忘了前頭。講新課時,我總是啟發引導學生聯繫舊課已學過的知識,以舊知識帶新知識,加強知識的連貫性,這樣,講過的課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給學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收到了顯著的學習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詞尾,即附在描寫聲容情態的詞語後面,作構詞的輔助成分,與現代漢語的的地相當。我講到《赤壁之戰》中的勃然,聯繫到《黔之驢》中的龐然、《愚公移山》中的雜然、《捕蛇者說》中的汪然;後面講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聯繫到《鴻門宴》中的默然、《石鐘山記》中的森然、《促織》中的猝然等。這樣,學生對然作詞尾就掌握得比較牢固了。又如,我講到《勸學篇》中的`學不可以已時,讓學生溫習了《曹劌論戰》中的可以一戰、《捕蛇者說》中的可以已大風,從而使學生明確可以是兩個詞,其中的可相當於能願動詞能夠,以相當於介詞把、拿、用、憑等,和現代漢語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講到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戰》)中的殷時,聯繫到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對》)中的殷;講到熊咆龍吟殷岩泉(《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殷時,又聯繫到血流殷地(《觀巴黎油畫記》)中的殷。這樣,不僅掌握了殷的三個義項(盛大、眾多、富足;黑紅色;震動),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種詞性,三種讀音(形容詞,讀Yīn;名詞,讀Yān;動詞,讀Yǐn)。學習文言文句式,也可採取這種方法。總之,前前後後,反反覆復,同學們對文言文的感性知識越學越具體,對辭彙和句式的積累越學越豐富,越學越實在,因而越學越深刻,越學越有興趣。

三、突出重點

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這是文言文教學一大忌,因為這種單位時間內(45分鐘)多中心教學,往往事倍功半,學生得益甚少。實踐告訴我:根據教學目的,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力氣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綱舉目張之效。也就是說,凡是教材關鍵處,學生困惑處,就要大膽講,要言不繁,講深講透,使學生一課有一得,課課有所得,得得相關聯;同時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此,我抓了以下四點:

一抓關鍵字語

如《石鐘山記》中至莫夜月明如樂作焉段,共169個字,我只講了森然絕且則吞吐向焉這7個詞語,共9個字,其餘讓同學解釋,並翻譯全段。如果遇到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情況,更應該給學生點明,因學生在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義的錯誤,如相如前進缶(《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前已改變原方位名詞的詞性用如動詞,可譯為走上前,進是獻上的意思,因此前進已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前進之意。這樣一點撥,學生就不僅了解詞類活用,而且了解古今異義。至於《勸學》中的勸是勉勵鼓勵的意思,而不是勸告規勸;臨表涕零(《出師表》)中的涕是眼淚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二抓基本含義

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動詞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可譯作跑逃跑走向趕走等,但基本含義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動詞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可譯作遷移調職調動變遷變化等,但基本含義是遷移。再如兵有下列義項:1.兵器、武器;2.士兵、XX;3.戰爭、軍事;4.用兵策略、武裝力量;5.以武器sha6*人。但是,它的基本含義是兵器、武器。事實上,一個詞往往有若干義項,我們如果記住詞的基本意義,並掌握詞的基本意義和引申意義之間內在的聯繫和區別,就能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和課文內容確定詞的引申意義。

三抓特殊用法

如語氣助詞者放在單純的判斷句主語之後,表示語氣停頓,與句尾的語氣助詞也相呼應,這是語氣助詞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複句中,語氣助詞者除了表示語氣停頓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給學生指出這一點,有些句子就譯不通,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這樣的例句。

四抓直譯

一般情況,先譯詞,後譯句。遇到難譯的句子,必須仔細斟酌,上掛下聯,力求直譯。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謂倒裝,直譯不通,只好意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必須補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動詞謂語,然後才能翻譯。一句話,譯文要努力做到詞、句、段緊密聯繫,合情合理。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45分鐘,把課上得集中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四、總結歸納

何事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文言文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規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地將某些課文中的有關知識點總結歸納一下,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些實詞、虛詞在一篇課文中未包括它們全部義項和用法,有些詞法、句法在一篇課文中體現得不夠充分,這就需要以某一課為主,兼收其它課文中的實例,予以補充。講《促織》這篇文章時,我緊緊抓裝?香於鼎復之以掌這種動詞或動賓詞組+介賓詞組的典型句子結構,總結了幾種常見的省略句式:

1.省略介詞於,如歲征民間納錢案上;

2.省略介詞以,如思試之斗又試之雞;

3.省略動詞賓語之,如掭以尖草;

4.省略介詞賓語之,如歸以示成;

5.省略動詞賓語之和介詞於,如將獻公堂掇置籠中。在《張衡傳》這篇課文中,有三處用到介詞於(游於三輔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才高於世),還有一處省略介詞於(觀太學)。

我就以這一課為主歸納了介詞於的四種用法:

1.表示時間、地點,相當於在、到、從;

2.表示對象,相當於對、向、給;

3.表示比較,相當於比;

4.表示被動,相當於被。此外,判斷、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句子和名詞用如動詞、名詞用作狀語等詞類活用情況,都有規律。我們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摸索,去歸納,去掌握這些規律,為學習文言文鋪路搭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淺談文言文字詞句教學0
淺談文言文字詞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