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課文《學會看病》出自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兒子長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點兒打蔫兒,就習慣性地摸摸他的頭,在這一瞬間的觸摸中,我知道他在發燒。
“你病了。”我說。
“噢,可能是病了。我還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兒什麼藥?”他問。
我當過許多年醫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裡給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院。這次,當我又準備在家裡的儲藥櫃裡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
“你長大了,你得學會看病。”我說。
“看病還用學嗎?您給看看不就行了嗎?”他大吃一驚。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電話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也許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著。反正你們早晚會回家的。”兒子說。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院。”
“媽媽,您的意思是讓我獨自去醫院看病?”他說。
“正是。”我咬著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
“那好吧……”他摸著腦門,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車,然後到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個病曆本。然後到內科,先到分診台,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
“媽媽,您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你上醫院。”他掙開我的手,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枝筆,把您說的看病的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後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鍊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後再按圖索驥。這樣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雖然我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尋找適宜鍛鍊看病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終於,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在我已經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兒子驕傲地宣布。然後又補充說:“您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裡。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鍊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鍊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於無。
【教材簡說】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課文先講母親發現兒子病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後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當我又準備在家裡的儲藥櫃裡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說明母親意識到應該鍛鍊兒子獨立面對疾病。接下來的對話,可以看出兒子對父母的極度依賴,更堅定了母親“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的決心。“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改變了主意”、母親對兒子的囑咐、“心立刻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子真情飽含其間。再講兒子到醫院後母親在擔心、後悔與自責中等待,直到兒子看完病回家。“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後悔。我想……”、“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等心理活動的細緻描寫,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選編這篇課文,一是引導讓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一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字典理解“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建議】
1.充分地自讀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準讀通,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自學後,可以通過檢查和提出疑難問題的方式進行反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採取兩種方式解決:同學間互相解決;留待深入閱讀時理解。
2.深入理解和感悟。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然後交流。交流點撥要點:“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裡”是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可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3.朗讀訓練到位。體會母親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重要的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應穿插在學生交流感悟體驗之中。教師要注重點撥、小結、激情,“推波助瀾”,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4.自己的切身體驗。學完課文,可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或者聯繫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