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正文(3)


大革命爆發了,泛濫全歐,占據了貝多芬的心.波恩大學是新思想的集中點.一七ba6*6*年五月十四日,貝多芬報名入學,聽有名的厄洛熱.施奈德講德國文學,......他是未來的下萊茵州的檢察官.當波恩得悉巴斯底獄攻陷時,施奈德在講壇上朗誦一首慷慨激昂的詩,鼓起了學生們如醉如狂的熱情.詩的開首是:專制的鐵鏈斬斷了......幸福的民族!......次年,他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詩集.我們可舉其中一首為例:唾棄偏執,摧毀愚蠢的幽靈,為著人類而戰鬥......啊,這,沒有一個親王的臣僕能夠乾.這,需要自由的靈魂,愛死甚於愛諂媚,愛貧窮甚於愛奴顏婢膝......須知在這等靈魂內我決非最後一個.*按施奈德生於巴伐利亞邦,為斯特拉斯堡雅各賓黨首領.一七九四年,在巴黎上斷頭台.在預約者的名單中,*從前著作付印時必先售預約.因印數不多,刊行後不易購得.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和布羅伊寧的名字.
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正當戰事蔓延到波恩時,*按此系指法國大革命後奧國為援助法國王室所發動之戰爭.貝多芬離開了故鄉,住到德意志的音樂首都維也納去.一七八七年春,他曾到維也納作過一次短期旅行,見過莫扎特,但他對貝多芬似乎不甚注意.......他於一七九○年在波恩結識的海頓,曾經教過他一些功課.貝多芬另外曾拜過阿爾布雷希茨貝格(J.G.ALbrechtsberger,1736—1809)與薩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為師.路上他遇見開向法國的黑森軍隊.*按黑森為當時日耳曼三聯邦之一,後皆併入德意志聯邦.無疑的,他受著愛國情緒的鼓動,在一七九六與九七兩年內,他把弗里貝格的戰爭詩譜成音樂:一闋是《行軍曲》;一闋是《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族》.但他儘管謳歌大革命的敵人也是徒然:大革命已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貝多芬.從一七九八年起,雖然奧國和法國的關係很緊張,貝多芬仍和法國人有親密的往還,和使館方面,和才到維也納的貝爾納多德.在貝氏周圍,還有提琴家魯道夫.克勒策(Rodolphe Kreutzer,1766—1831),即後來貝多芬把有名的奏鳴曲題贈給他的.*按貝氏為法國元帥,在大革命時以戰功顯赫;後與拿破崙為敵,與英.奧諸國勾結.在那些談話里,他的擁護共和的情緒愈益肯定,在他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更可看到這股情緒的有力的發展.
這時代施泰因豪澤替他畫的肖像,把他當時的面目表現得相當準確.這一幅像之於貝多芬以後的肖像,無異介朗的拿破崙肖像之於別的拿破崙像,那張嚴峻的臉,活現出波拿巴充滿著野心的火焰.*按介朗(Pierre Narcisse Guerin,1774—1833)為法國名畫家,所作拿破崙像代表拿翁少年時期之姿態.貝多芬在畫上顯得很年輕,似乎不到他的年紀,瘦削的,筆直的,高領使他頭頸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緊張的目光.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七九六年,他在筆記簿上寫道:勇敢啊!雖然身體不行,我的天才終究會獲勝......二十五歲!不是已經臨到了嗎?......就在這一年上,整個的人應當顯示出來了.那時他才初露頭角,在維也納的首次鋼琴演奏會是一七九五年三月三十日舉行的.特.伯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說他很高傲,舉止粗野,態度抑鬱,帶著非常強烈的內地口音.但他藏在這驕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惟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知道.他寫信給韋格勒敘述他的成功時,第一個念頭是:譬如我看見一個朋友陷於窘境:倘若我的錢袋不夠幫助他時,我只消坐在書桌前面;頃刻之間便解決了他的困難......你瞧這多美妙.以上見一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致韋格勒書.一八○一年左右致里斯書中又言:只要我有辦法,我的任何朋友都不該有何匱乏.隨後他又道:我的藝術應當使可憐的人得益.
貝多芬傳-正文(3)_貝多芬傳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貝多芬傳-正文(3)_貝多芬傳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