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序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譯者錄)
$$$$譯 者 序
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讀到本書時所得的教訓.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鍊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是我十五年來與日俱增的信念.而這一切都由於貝多芬的啟示.
我不敢把這樣的啟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連譯了本書.現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我們比任何時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時都更需要堅忍.奮鬥.敢於向神明挑戰的大勇主義.現在,當初生的音樂界只知訓練手的技巧,而忘記了培養心靈的神聖工作的時候,這部《貝多芬傳》對讀者該有更深刻的意義.......由於這個動機,我重譯了本書.*這部書的初譯稿,成於一九三二年,在存稿堆下埋藏了有幾十年之久.......出版界堅持本書已有譯本,不願接受.但已出版的譯本絕版已久,我始終未曾見到.然而我深深地感謝這件在當時使我失望的事故,使我現在能全部重譯,把少年時代幼稚的翻譯習作一筆勾銷.
此外,我還有個人的理由.療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鬥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是的貝多芬,多少次的顛撲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且不說引我進音樂王國的這件次要的恩澤.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澤轉贈給比我年輕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償還我對貝多芬,和對他偉大的傳記家羅曼.羅蘭所負的債務.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為完成介紹的責任起見,我在譯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貝多芬作品的文字.我明知道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這番力不從心的努力,能夠發生拋磚引玉的作用.
譯 者
一九四二年三月
$$$$原 序
二十五年前,當我寫這本小小的《貝多芬傳》時,我不曾想要完成什麼音樂學的著作.那是一九○二年.我正經歷著一個騷亂不寧的時期,充滿著兼有毀滅與更新作用的雷雨.我逃出了巴黎,來到我童年的伴侶,曾經在人生的戰場上屢次撐持我的貝多芬那邊,尋覓十天的休息.我來到波恩,他的故里.我重複找到了他的影子和他的老朋友們,就是說在我到科布倫茲訪問的韋格勒的孫子們身上,重又見到了當年的韋格勒夫婦.在美因茲,我又聽到他的交響樂大演奏會,是魏因加特納指揮的.*Weingartner Felix(1863—1942),系指揮貝多芬作品之權威.然後我又和他單獨相對,傾吐著我的衷曲,在多霧的萊茵河畔,在那些潮濕而灰色的四月天,浸淫著他的苦難,他的勇氣,他的歡樂,他的悲哀;我跪著,由他用強有力的手攙扶起來,給我的新生兒約翰.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禮;*羅曼.羅蘭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初數卷的事實和主人翁的性格,頗多取材於貝多芬的事跡與為人.且全書的戰鬥精神與堅忍氣息,尤多受貝多芬的感應.在他祝福之下,我重又踏上巴黎的歸路,得到了鼓勵,和人生重新締了約,一路向神明唱著病癒者的感謝曲.那感謝曲便是這本小冊子.先由《巴黎雜誌》發表,後又被貝璣拿去披露.*貝璣(Charles Peguy,1873—1914),法國近代大詩人,與作者同輩,早死.本書全文曾在貝璣主編的《半月刊》上發表.我不曾想到本書會流傳到朋友們的小範圍以外.可是各有各的命運......
猜你喜歡
悲慘世界(一)-第一部-芳汀-第四卷-寄託有時便是斷送
《悲慘世界》 一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宋史》 ◎兵二(禁軍下) 熙寧以後“五一”國際勞動節
《世界上下五千年》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上尉的女兒(上)-第一部-第13章-拘捕
《上尉的女兒》 對第九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水滸傳》 詩曰: 七里灘頭鼓角聲,烏阿格尼絲_格雷-第14章-教區長
《阿格尼絲_格雷》 第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魏書》 ◎奚斤 叔孫建 奚斤卷十一 志第三
《南齊書》 ◎樂 南郊樂舞歌辭,二漢同我的大學-01
《我的大學》 就卷七 與顧章書
《六朝文絜》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說唐後傳-第09回-白良關銀牙逞威-鐵踹牌大勝唐將
《說唐全傳》 詩曰:&nb卷六十八 易四
《朱子語類》 ◎乾上 問:"'乾坤',古無此二居安思危,處亂思治
《菜根譚》卷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宋書》 ◎袁粲 袁粲,字景倩,陳郡卷一百二十二 子部三十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雜家類六 △《困學齋雜錄卷六十九 列傳第十九
《舊唐書》 ○侯君集 張亮 薛萬徹(兄萬卷三
《黃帝內經素問》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黃帝問卷二
《穆天子傳》 ○古文 □柏夭曰:□封膜晝弦高智退秦軍
《中華上下五千年》晉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卷三十二 論語十四
《朱子語類》 ◎雍也篇三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