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上)-第三期-旗鼓重整(11)


真正相信
永生和神靈,
十八個世紀以前,
千真萬確,萬確千真......(引自布朗寧的《復活節日》第八段第三至六行.)
安璣的父親駁他一回,勸他一回,又求他一回.
不成,父親;不用說別的,叫我照著宣誥(宣誥:一五五三年英王愛德華第四所公布,連同《宗教條款》四十三條.那時英國脫離教皇不久,宗教改革頗多異議,所以召集了全國的大主教.主教等,開會於倫敦,制定《宗教條款》四十二條公布通行.後一五六三年,又歸併為三十九條,至今沿用.凡為牧師,服務教會,必須奉信這三十九條的規定,在那上面簽字畫押.按照那字面......這句話,就是宣誥裡面的.)上的規定,'按照那字面與文法的解釋,,在第四條款(第四條款,言耶穌復活,說耶穌真正死而復生,魂附肉身.......)下簽字畫押,我就不能;所以在現在這種情況里,我是不能作牧師的,安璣說.我對於宗教,生來就是完全趨向改造那一方面的;我引幾句您頂喜歡的那本《希伯來書》里的話吧,'凡是創造出來的東西,都要把它們震動;那些不堪震動的都要挪開,那些不怕震動的才能存留.,(見《新約.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二十七節.)
他父親那樣難過,弄得安璣看著他,也覺得非常不好受.
你既是不願意為上帝爭榮.增光,那么我和你母親省吃儉用,自己刻苦,供你上大學,有什麼用處呢?他父親把這句話又說了一遍.
那樣,可以為人類爭榮.增光啊,父親.
如果安璣堅持下去,他也許可以和他哥哥們一樣,到劍橋去.但是老牧師的見解......覺得那個學府,只是當牧師的敲門磚......也就是克萊家世世相傳的見解;這種觀念,在他的腦子裡,非常地根深蒂固,所以那個感覺靈敏的兒子就開始覺得,堅持下去,就好象把人家託管的錢成心昧起來一樣,同時對於那兩位虔誠的家長也是一種罪過,因為老頭兒剛才已經說過,供他三個兒子一律念書,他們老兩口子過去和現在,都不得不節約刻苦啊.
我不上劍橋好啦,安璣後來說.照現在的情況看,我覺得我沒有上劍橋的權利.
這一次有決定性的辯論完了,它的影響不久也就分明可見了.他年復一年,做了些散漫的研究,拉雜的事情,和零亂的思索;他對於社會的習俗和禮節,開始顯出非常不注意.他越來越把地位.財富這一類物質方面的優越不看在眼裡.就是古老名門(這是借用一個已經故去了的本地名人喜歡用的字眼),他都覺得沒有什麼古香古色可言,除非它的後人能別開生面,另闢新路.不過他也作過一種荒唐事,和他這種嚴肅態度相反,因為他有一個時期,住在倫敦,想要見識見識世面,同時打算在那兒找一種職業或者作一種生意,那時候他讓一個歲數比他大得多的女人,迷得昏頭昏腦,幾乎不能自拔;不過還算僥倖,他沒等到這番經歷讓他吃大虧,就擺脫開了.
他幼年和鄉村的僻靜所發生的聯繫,使他對於近代城市生活生出了一種無法克制.而且幾乎不近情理的厭惡之心,同時又使他既不能宣揚神道,也不能混跡紅塵,在世路上飛黃騰達.但是總得有個事兒作才成,他已經荒廢了好些寶貴的光陰了;他有一個認識的人,正在殖民地上作莊稼而家道興旺.生活優裕起來.因此,安璣想,這也許是他走上正當方向的途徑.不錯,作莊稼,在殖民地,在美國,或者在本國,反正不管在哪兒,通過用心學習的學徒時期,把種莊稼的各種本事都完全學會了,然後作起莊稼來......這種職業,大概一定可以使他獨立,同時還不至於犧牲了他看得比豐衣足食還貴重的東西......求知的自由.
德伯家的苔絲(上)-第三期-旗鼓重整(11)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德伯家的苔絲(上)-第三期-旗鼓重整(11)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