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3)


遠在哈代同時的批評家,近至當代讀者,都有人對苔絲再次失身於亞雷.德伯提出質疑,認為這樣處理有損苔絲形象的完美.也許,這正是作家安排情節上的需要,哈代沒有接受當時的好心讀者對他所提那個大團圓的要求.他使苔絲的反抗達到流血.拚命的程度,如果事先沒有這一情節作為鋪墊,即缺乏說服力;而苔絲再次失身,又有其迫不得已的處境:苔絲甫為新婦,即遭遺棄,父母友鄰對她疏遠冷淡,議短論長,惡棍農夫對她欺辱剝削,流氓惡少對她繼續糾纏,而她那命運與感情的唯一依托安璣.克萊卻又對她冷若冰霜,長期音訊杳然......僅僅這些打擊尚未使苔絲灰心喪氣,嚴寒酷暑中的繁重勞動也不足令她畏懼退縮,但她一向敬老慈幼,自家遭遇如此困苦,卻仍時時關心父母弟妹的生活,她之苦鬥掙扎,更多地還是為了父母親人,因此只是在父死家破,一家老小無處安身,甚至露宿街頭的情況下,苔絲才被迫答應與她平生最憎惡的人同居.至此,社會的殘酷才得以更加淋漓盡致的揭露.
哈代不僅以苔絲的思想言行與世俗成見陋習進行抗爭,而且有時親自出馬,徑直擲出投槍.失身後的苔絲,在世俗眼中簡直已經失去了為人處世的資格,而在哈代筆下,她的外表,漂亮標緻,惹人注目;她的靈魂,是一個有了近一兩年來那樣紛亂的經驗而完全沒有腐化墮落的婦人那樣的.如果不是由於世俗的成見,那番教育還得算是一種高等教育呢.如果把書中諸如此類的議論放回到一百年前維多利亞王朝時代去體味,我們更不能不嘆服,哈代確是一位思想敏銳.見地獨到的作家.正因他在塑造苔絲形象過程中,時時融進了這類思想見解,才賦予這一形象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加深刻的社會批判性.哈代在他隨後所寫的《無名的裘德》里,此類思想見解更有進一步發揮.
哈代塑造的苔絲,絕非妙手偶得.這是作家生活上日積月累,藝術上千錘百鍊而成的結晶.  托馬斯.哈代是位出身下層社會的作家.他生於英格蘭西南部多塞特郡一個偏僻村落,父親原系石匠,後成為包攬建築的工頭.他賦有音樂才能,並傳給了這位未來的作家.哈代少年時代即常在當地民眾集會上一試身手.家庭中對哈代文學方面影響更大的,是哈代的母親.她是一位女僕出身的普通家庭主婦,但頗注意子女教育.少年哈代在故鄉的普通學校畢業後,因無力進大學深造,便跟隨本地一建築師學徒.在文學和哲學上,他受到當地著名語言文學家威廉.巴恩斯的薰陶,開始寫作詩歌.他還業餘自修拉丁文和希臘文,並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成為宗教上的懷疑論者.青年時代,哈代曾在倫敦繼續學習並從事建築行業,歷時五年,隨後迴轉故鄉;他在成名後雖不斷出入倫敦上流社會,也經常旅居歐洲大陸,但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仍是在故鄉度過.哈代的小說,大多以他故鄉所在英國西南部一個地區的村鎮作為背景,這一帶正是英國古代維塞司王國建國之地,哈代遂沿用古名,統稱他的小說背景為維塞司.哈代小說的人物,多以這一帶地區的普通男女作為原型,他們的言談,也常採用當地方言,這些小說因而極富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由於哈代長期生活在故鄉村鎮,他熟悉和了解普通人民,思想感情與他們息息相通.正是由於這位作家與小人物具有天然聯繫,他的小說才充滿了對這些人的至誠尊重和深切同情,對他們的厄運才飽含著那樣強烈的悲憤.
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3)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3)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