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逋詩後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書林逋詩後原文

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淥。
不論世外隱君子,傭兒販婦皆冰玉。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
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
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
(逋臨終詩云:茂陵異日求遺草,猶喜初無封禪書。
)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
(〔湖上有水仙王廟。
〕)

詩詞問答

問:書林逋詩後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書林逋詩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吳人生長在湖山深曲處,呼吸著湖光飲的是青山翠綠。
不用說超然世外的隱士,連奴僕女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並不是隔絕凡塵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資質脫俗。
我不認識林先生卻曾經夢見,目光清炯照人猶如明燭。
遺留的詩篇和墨跡處處都有,環繞著西湖總也看不足。
詩歌像孟郊但沒有寒苦格調,書法似李建中筆力瘦硬剛拙。
平生高尚的風節無人能繼,臨終時精微的言語還值得記錄。
自己說沒有寫過封禪書一類的東西,難道他還肯把嘆老嗟悲的詩句寫出?
我笑江南人並不好事,倒喜歡建造祠堂依傍著修竹。
不然就該讓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將一盞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獻上。

注釋
⑴林逋:宋代錢塘人,初遊歷江淮,後結廬西湖孤山,隱居不仕。
⑵吳儂:吳語自稱或稱人為“儂”,此泛指江南人。曲,一作“麓”。
⑶淥(lù):水清。
⑷隱君子:隱居逃避塵世的人。
⑸傭兒:一作“傭奴”。販婦:女商販。
⑹可是:豈是。
⑺神清:謂心神清朗。
⑻瞭然:謂眼珠明亮。
⑼東野:指唐代詩人孟郊。
⑽西台:指宋書法家李建中,字得中,蜀人,善真行書,曾掌西京(洛陽)留司御史台,故稱李西台或李留台。
⑾微言:精微的言論。
⑿白頭曲:《西京雜記》云:“相如將聘茂陵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此處白頭曲借指傷老嗟卑的詩歌。
⒀水仙王: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⒁薦:遇時節供時物而祭。

詩文賞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林逋生長的環境。開首即稱他們生長在湖山深曲處,山水清澄。後兩句講那裡的人物,世外的隱君子是高尚的,就是傭工販婦也都是冰清玉潔的人。還沒有寫到林逋,卻已經樹立了高潔形象。
接下去寫林逋高風亮節,源於天性。“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林逋不是與世俗隔絕的人,上文寫那個環境裡除了“隱君子”外,還有“傭兒販婦”,正說明他不是與世隔絕的。“神清骨冷”是從《晉書·衛玠傳》“叔寶(衛玠字叔寶)神清骨冷”來的。當時所謂骨,指氣質品格而言,從神情到品格都清冷。接著,作者寫他對林逋的欽仰,這種欽仰在夢中得到反映。他在夢中見到的林逋“瞳子瞭然光可燭”。《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之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瞳仁明亮,說明胸中正,跟神清有關;瞳仁昏暗,說明胸中不正。林逋既是“神清骨冷”,在夢裡看到他,那就是“瞳子瞭然”,再誇張一下,便成為“光可燭”,可以照見一切了。這樣寫,正顯示出詩人對林逋的仰慕已經形於夢寐了。這樣寫,概括了林逋為人的特點。林逋寫湖上風光的七言近體詩中,有的反映隱居生活和情思,寫得“神清骨冷”。如《湖山小隱》二首之一:“道著權名便絕交,一峰青翠濕蘅芳。”如《湖上晚歸》:“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跟權和名絕交,嚮往的是仙山,正反映他無意功名。作者讚美林逋,是跟林逋的這五首七言近體詩相結合的。
接下來就談林逋的詩和書法。“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這裡讚美林逋詩善於用字,尤其是詠西湖之作,更為湖上風光傳神。“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留台差少肉。”這裡用唐代詩人孟郊的詩來比林逋,作者《讀孟郊詩》:“要當斗僧清,未足當韓豪。”認為孟郊的詩可以跟賈島(賈島曾做僧人,名無本)詩比清,不過豪放不及韓愈。作者《祭柳子玉文》稱“郊寒島瘦”,認為賈島詩的缺點是寒苦。這裡指出林逋詩有賈島之清而無其寒。“書似留台差少肉。”這句指林逋的書法像李建中,瘦硬有骨力。稱讚林逋兼有二人之長而無其短。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見名家評價)中一方面指出蘇軾極為推重林逋的詩和書法,一方面又指出蘇軾的評論,像董狐記事的直筆,不作虛美,不推重過分。這樣講是恰當的。
下面再結合他的詩來講他的高風亮節。“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作者自註:“逋臨終詩云:‘茂陵他日求遺草,猶喜初無封禪書。’”(《宋詩鈔初集·和靖詩鈔》作:“《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漢武帝的陵園稱茂陵。《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其遺札書言封禪事。”相如臨死前還在討好武帝,勸武帝到泰山去封禪,祭天地,告成功。林逋不肯這樣做,正顯出他的高節。“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白頭曲”原為卓文君因其夫司馬相如對愛情不忠誠而作,後人多有以此曲為嘆老嗟卑、自傷不遇之辭。此處當指後一義。林逋是高士,連《封禪書》也不屑作,更不會悲吟《白頭吟》,以自傷不遇。
一結轉到杭人對林逋的紀念。“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王世貞稱:“始,錢塘人即孤山故廬,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吳人指杭縣人,將林逋故居作祠堂,顯得低下狹小。作者自註:“湖上有水仙王廟。”即認為林逋應該和水仙王相配,在水仙王廟裡受到祭祀,用一杯寒泉和秋菊來祭。王世貞又稱:“因長公詩後有‘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與長公配。”因為水仙王祠早已不存,所以後來改在白香山祠內祭祀林逋,把他跟蘇軾相配。
這首詩是讚美林逋,“平生高節”點明主旨在贊他的高風亮節。一開頭從湖光到山綠,寫環境的美好,從隱君子到傭人販婦,寫人物的“皆冰玉”,這是陪襯。未寫到林逋,已光彩照人。結尾變化有力,故稱“夭矯”,即另出新意。用“修竹”、“秋菊”來作陪襯,也是取高潔相配。寫到林逋本人時,點明“神清骨冷”,顯示他的高潔源於天性。又用夢見瞳子瞭然來寫他的正直,顯出欽仰之情。再評論他的詩和書法。又用司馬相如來比,更突出他的高節。這一比又歸到他的詩上,回到《書林逋詩後》之題。

標籤:寫人讚美議論

詩詞推薦

  • 賈誼論

    蘇軾宋代〕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蘇軾宋代〕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
  • 重過聖女祠

    李商隱唐代〕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馬詩二十三首·其二

    李賀唐代〕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 飲酒 十五

    陶淵明魏晉〕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若不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常棣

    佚名先秦〕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 浣紗女

    王昌齡唐代〕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月梅花書贈

    盧僎唐代〕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別,年年十月梅花發。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自從遷播落黔巴,三見江上開新花
  • 觀書

    于謙明代〕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湖七月半

    張岱明代〕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
  • 書端州郡齋壁

    包拯〔宋代〕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乾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陶淵明魏晉〕  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稱,仕吳司空。祖父揖,元康中為廬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陽
  • 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蘇軾宋代〕我觀文忠公,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徑寸,照夜光如月。好詩真脫兔,下筆先落鶻。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文章
  • 清平樂·鶯啼殘月

    韋莊唐代〕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讀韓杜集

    杜牧唐代〕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 * 癢處搔。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報劉一丈書

    宗臣明代〕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
  • 真定舞

    范成大宋代〕虜樂悉變中華,惟真定有京師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雲韶。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
  •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李白唐代〕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意氣相傾兩相顧,斗酒雙魚表情素。雙鰓呀呷鰭鬣
  • 飲酒 十七

    陶淵明魏晉〕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書林逋詩後原文_書林逋詩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