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讀書
作者:佚名 朝代:古人談讀書原文
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朱熹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曾國藩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詩詞問答
問:古人談讀書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古人談讀書寫於哪個朝代?答:未知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古人談讀書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經說: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一,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么一定不會記住,就算記住了,也記不長久。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於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注釋
敏:聰明。
好:喜好。
恥:以……為恥。
知:通“智”,聰明,智慧。
厭:滿足。
誨:教導。
謂:說。
漫浪:隨隨便便。
急:要緊。
蓋:在句首,發語詞。
士人:泛指知識階層。
恆:恆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斷:副詞,表示絕對、一定。
標籤:讀書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 落花飛絮蒙蒙,長憶著、灞橋別後。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 言無二貴,法不兩適。韓非及後人《韓非子·問辯》
-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子《老子·道經·第十章》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項羽《垓下歌》
-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 塘上有塔院,中秋夜曾隨吾父觀潮於此。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
- 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
- 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黃石公《三略·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