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作者:鄭燮 朝代:清代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詩詞問答

問: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作者是誰?答:鄭燮
問: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鄭燮的名句有哪些?答:鄭燮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讀書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誦作為值得肯定的才能,(其實)是最不能成事的。

眼裡看得清楚,心裡匆匆而過,(其實)留在心中的並不多,(這樣)看來看去眼睛根本應付不過來,就像看歌舞場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過去了,和我(又)有什麼相關呢?自古以來過目成誦的人,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都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翻閱過幾千幾百遍了,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鑽研越深入,越是深入鑽研就越是不知道它的盡頭。即使是像孔子那樣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能從容不迫地實行大道的聖人,也不會停止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功夫。蘇東坡讀書不需要讀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時讀《阿房宮賦》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官吏覺得他讀得辛苦,可蘇東坡卻十分暢快,毫無倦意。怎么能因為看一遍就能記誦,便丟下書本,草草結束學習呢!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一生讀書從不讀第二遍,但他們始終也沒有寫出好文章。

況且過目一遍能背,又有什麼都背的壞處。就像《史記》一百三十篇中,《項羽本紀》寫得最好,而《項羽本紀》中,又要數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幾個片斷)寫得最好。反覆誦讀觀賞,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內容),只在這幾個片斷罷了。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鈍之人!還有小說家的作品,各種品味低俗的戲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這樣的人就像一個破爛的廚櫃,發臭的油,腐壞的醬全都貯藏在裡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注釋
選自《板橋家書》。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朝書法家、文學家。濰縣署,當時鄭燮供職於此。濰縣,今屬山東省。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濰縣署中寄舍弟第一書,鄭燮在官署中給自己的弟弟的第一封家書。
以…為:把…作為。
濟事:能成事,中用。濟,對事情有益。
了了:明白。
方寸:指人的內心。
不暇:沒有空閒,指應付不過來。
即:立刻。
與:和。
與:相關。
孰:誰。
如:比得上。
韋編三絕:相傳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韋,皮革。
微言精義: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
愈:越。
探:探討,探尋。
出:顯露,明白。
研:鑽研。
入:深入。
往:前行。
窮:窮盡。
雖:即使。
生知安行:生,出生。知,懂得。安,從容不迫。行,實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發於本願從容不迫地實行)。這是古人以為聖人方能具有的資質。
困勉下學: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功:努力。
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裡指翰林院,翰林學士供職之所。洒然:暢快的樣子。
《阿房宮賦》:唐朝杜牧的文章。
四鼓:四更,凌晨~時。
苦:以......為苦,對.....感到辛苦。
豈:難道。
以:因為。
過:過目。
了:結束,完結。
再:第二次。
迄:始終,一直。
且:況且。
輒:就。
陋:弊端。
即:就。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朝司馬遷撰。
以:認為。
為:是。
會:包圍。
觀:觀賞。
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
耳:罷了。
沒分曉:不懂道理。
鈍:遲鈍,愚笨。
傳奇:這裡指明清兩代盛行的戲曲。
及:以及。
打油詩詞: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平仄韻律的舊體詩詞;相傳為唐朝張打油所創,因而得名。
亦:也。
復:又。
寓目:觀看,過目。
悉:都。
貯:貯藏。
齷齪(wòchuò):不乾淨,這裡有品位低俗的意思。
不得:不能夠。
洒然:暢快的樣子。
與我何與也:相關。
暇:空閒。
然:但是。
惟:只有

詩文賞析

這封家書實際上是對“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的批駁,從而引導家中子弟樹立讀書必須深入研究的正確態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過目成誦“最是不濟事”,表明了鮮明的態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讀其實什麼收穫也沒有,接著又以孔子、蘇東坡、虞世南等人為事實論據,從正反兩面論證,強調只有深入研讀才能真正讀懂書中真諦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進一步論述“過目成誦”的另一弊端——“無所不誦”:不辨真偽精粗,一概成誦,結果只能成為“臭油壞醬悉貯其中”的“破爛廚櫃”,論證了讀書應該有所選擇,取其精華,令讀者的認識又深一層。

標籤:讀書

詩詞推薦

  • 司馬光好學

    朱熹宋代〕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唐代〕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
  • 勸學詩 / 偶成

    朱熹宋代〕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一作: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董傳留別

    蘇軾宋代〕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
  •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陸游宋代〕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篇不我欺;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秋夜
  • 感皇恩 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

    辛棄疾宋代〕案上數編書,非莊即老。會說忘言始知道。萬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來梅雨霽,青青好。一壑一丘,輕衫短帽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觀書

    于謙明代〕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宋代〕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讀書

    柳宗元唐代〕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瘴痾
  • 讀書

    皮日休唐代〕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高齋曉開卷,獨共聖人語。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 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陳師道宋代〕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讀書

    陸游宋代〕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朱熹宋代〕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貞白唐代〕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陸游宋代〕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秋夜
  • 王冕好學

    宋濂明代〕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
  • 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辛棄疾宋代〕人間歲月堂堂去,勸君快上 * 。聖處一燈傳,工夫螢雪邊。麴生風味惡,辜負西窗約。沙岸片帆開,寄書無雁
  • 讀韓杜集

    杜牧唐代〕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 * 癢處搔。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 齋中讀書

    謝靈運南北朝〕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懷抱
  • 古人談讀書

    佚名〔〕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朱熹余嘗謂:讀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原文_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