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元達原文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鬚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大梁城裡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間。
詩詞問答
問:送董元達的作者是誰?答:謝逸
問:送董元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謝逸的名句有哪些?答:謝逸名句大全
謝逸送董元達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讀盡了詩書,你毫無腐儒的酸氣;投筆從戎,躍馬在西北邊關。
邊塞的氣候惡劣,寒風凜冽,你回來時,滿面皺紋,鬚眉已斑。
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見,你慷慨激昂,縱橫議論,得到了皇上的激賞。
可惜誹謗你的人太多,難以置辯,有功難封,你流落到江南,來賞玩這裡的青山。
長江滾滾東去,下有蛟龍發怒,掀起波浪;你這次乘著扁舟離去,何時才能回還?
日後我們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見,那時你必然還是牢守節操,家中只有破屋數間。
注釋
董元達:不詳。從詩中看,是位立功邊疆的將領。《漫叟詩話》說他“老死布衣”。
酸:寒酸、迂腐。
金城關:金城,地名,在今甘肅蘭州西北,是宋與西夏交界處重要關口。
塞垣:關塞。這裡指西北邊防地帶。
風氣:氣候。
鬚眉:鬍子和眉毛。
先皇:指宋神宗。
延和殿:宋代宮殿名。《宋史·地理志》:“崇政殿後有景福殿,其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宋神宗時,龍圖閣直學士李柬之致仕,神宗特召見他於延和殿。
議論:對人或事物所發表的評論性意見或言論。
天開顏:意思是讓天子龍顏大開。
謗書盈篋:《戰國策·秦策》:“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謗書,誹謗他人的奏章。
大梁:即汴京,今開封。
玉川破屋應數間:唐盧仝,號玉川子。家中貧窮。“破屋數間”,語本韓愈《寄盧仝》:“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
詩文賞析
這首七言古詩是送別之作,古人在送別贈行的詩中,往往寓有勸慰之意,這首詩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達,是一位慷慨負氣、傲骨錚錚的志士,作者在激勵他的同時,希望將來有重見之期,並預期彼此都能不改變自己的風格和操守。
開頭四句是詩的第一段。前兩句指出董生雖然愛好讀書,勤奮苦學,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齷齪相,以科舉起家,汲汲於追求功名富貴。而有志從軍,因而早年就躍馬西行,在金城關一帶邊防要地,參加軍旅生活,以圖立功絕域。次兩句是說,董生雖然久在邊疆,但當時西邊的夏國,已與宋朝議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戰場上建立功勳。而邊塞苦寒,風霜淒緊,董生在歸來之後,已經鬚眉斑白,面帶皺紋了。這一段表明董生胸懷韜略,志氣非同一般,而未遇時機;壯圖未遂。“先皇召見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詩的第二段。寫董生歸來之後,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見,他在廷對的當兒,議論慷慨,曾使君王為之開顏(天,指天子),但終以年老,雖然誹謗很多,他也不復置辯。慨然脫身高隱,看山江南,暫且不問世事。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後,雖蒙召見,然而並未獲得重用。
末段四句點明送行之意。前兩句是說,董生南行之後,將越過浪濤滾滾、蛟龍怒吼的長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時才能歸還。這兩句深寓惜別之意。後兩句的意思是:將來有幸,在大梁城裡定能相見(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數間,那時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詩人盧仝的號,作者藉以自比。玉川子盧仝一生沒有得志,作者也累試不第。除科舉之外,作者也還有其他途徑可以進身,但他並不低聲下氣去求別人的推薦,寧願以布衣終老,所以在這裡也以此勉勵友人,表明將來相見,自己還是那幾間破屋主人,友人也還是那么一個高傲自負之士。
全詩表達了送別友人的磊落曠達之情,不作臨別涕泣之語,顯得彼此都很有志節,不失自重的貧士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