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原文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雲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詩詞問答

問:《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作者是誰?答:張九齡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張九齡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九齡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陽光映照下的萬丈瀑布從山間落下,四周呈現半紅半紫的霧氣。
飛流而下的瀑布奔騰著流過層層雜樹,飄飄灑灑穿過重重雲煙。
陽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樣絢爛,在這晴朗有天氣里,又好像聽到風雨的聲響。
這廬山的景色多么的壯美,煙雲與水氣融成一片。

注釋
湖口:即鄱陽湖口,當時歸洪州大都督府管轄。湖口遙對廬山,能見山頭雲霧變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閃耀的色彩。廬山,在今江西省。
紅泉:指陽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形容瀑布之長。紫氛:紫色的水氣。
雜樹:瀑布岩壁邊雜亂的樹木。
重云:層雲。
虹霓(ní):陽光射入竄的水珠,經過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天清:天氣清朗。聞:聽到。
靈山:指廬山。秀色:壯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雲。氤氳(yīn yūn):形容水氣瀰漫流動。

詩文賞析

第一句中“萬丈洪泉落”,萬丈有多高,實在讓人難以想像,詩人要表達的正是心中那種不可確鑿道出的對匡廬飛瀑雄奇險壯之氣勢的深深折服與崇愛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湧出曰之為泉,詩人以泉喻瀑,言飛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將泉跟倒置了過來,任其泉水噴涌而下、源源不絕,所述情狀極為形象,令人嘖嘖生嘆。“迢迢半紫氛”一句狀寫的則是伴隨著瀑布飛落而升騰起的縹緲水氣。李白七絕《望廬山瀑布水》開篇就說高峭挺拔的香爐峰在旭日紅光的映照下紫氣蒸騰,煙霧繚繞,如同幻境一般,張九齡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這種“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神奇氣象。迢迢,寫霧靄之高;半,寫紫霧似將色瀑截斷。高高漂浮的水霧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萬丈的源頭,自然是深隱於一派迷濛與虛無之中了。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第二聯著重於展現瀑布飛瀉雲天的動感之美。廬山峰青巒秀,嘉木成陰,噴雪鳴雷般的銀瀑從幾重雲外奔流而下,激盪著嶙峋的山岩,穿越過層疊的古木,義無反顧地墜入深密的澗谷,這壯景所帶來的強烈視覺震撼富有藝術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瀟灑的超凡手筆令人欽佩。廬山有景如此,無怪乎自古就贏得”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了。

第三聯意在描繪飛瀑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來的奇幻風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轉寫瀑布的色彩和聲響。瀑布本如素練,但在晴日陽光的照射下,卻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繽紛的顏色,絢麗瑰奇;天清氣朗之時,本無風雨,但萬丈洪泉直瀉而下時發出的巨大聲響,卻使人有急風驟雨雜沓的聽覺感受。詩人繪聲繪色,以自己獨到的感受營造出那亦真亦幻、瑰麗迷人的美妙畫面。在湖口遠望廬山瀑布,是否真能聽到它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並不重要,關鍵是詩人從萬丈洪泉直瀉而下的氣勢中,仿佛聽到了風狂雨驟般的雜沓聲響。句末的“聞”字與上句的“似”字對舉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聞”的意蘊。這是一種似真似幻的聽覺感受,其傳神處正在亦真亦幻之間。若認定“聞”字是幾十里外清晰聽到瀑布的巨響,反而拘泥而失語妙。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最後一聯以山水總括之筆收束全篇。詩人喜愛廬山之毓秀鍾靈,故以“靈山”稱謂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一詩化用而來。謝詩云:”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意指空氣和水色都清澄新鮮,詩人此處易“澄鮮”一詞為“氤氳”,重在凸顯廬山水瀑霧氣繚繞、與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氣象。“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易經·繫辭》),廬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來的人間勝境。

總起來看,詩中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擺脫迷霧,得到光照,更聞其聲,積天地化成之功,不愧為秀中之傑。形象的比喻詩人遭遇和情懷,所以他在攝取瀑布水什麼景象,採用什麼手法,選擇什麼語言,表現什麼特點,實則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懷來取捨的。這也是此詩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詩人自我化身,則比喻與被比者一體,其比興寄託也就易於不露斧鑿痕跡。

相對於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水》而言,張九齡的這首五律有著四十字的篇幅,其鋪展才思的空間更大。詩人善於運用繁筆,其言瀑布之雄險,以巍峨“靈山”為背景。先直抒“萬丈”“迢迢”之豪嘆,後輔以“雜樹”“重雲”為襯托;其言瀑布之絢麗,先描繪“洪泉”“紫氛”的真實所見,後生髮出“虹霓”隱隱約約的奇妙幻覺;不僅如此,詩人還以“天清風雨聞”壯其聲威,以”空水共氤氳”顯其渾然。濃墨重彩而又繁簡得當,毫不繁冗,正是詩人技法嫻熟的體現。

作為一首山水詩,這首詩的藝術是獨特而成功的。這首詩表面上只是在描寫、讚美瀑布景象,有一種欣賞風景、吟詠山水的名士氣度。但其中蘊激情,懷壯志,顯出詩人胸襟開闊,風度豪放,豪情滿懷,其藝術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詩言志”,山水即人,這首山水詩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標籤:寫水山水,瀑布

詩詞推薦

  •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宋代〕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憶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宋代〕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十月之交

    佚名先秦〕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 瀑布

    施肩吾唐代〕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王維唐代〕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仙家
  • 蜀道難

    李白唐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
  •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韓愈唐代〕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宋代〕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
  • 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唐代〕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砂。無端
  • 萬山潭作

    孟浩然唐代〕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諸子喻山水

    先秦諸子〔先秦〕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
  • 南湖早春

    白居易唐代〕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
  • 東溪

    梅堯臣宋代〕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短短蒲耳齊似剪,平平沙石淨於篩。情雖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

    查慎行清代〕長風霾雲莽千里,雲氣蓬蓬天冒水。風收雲散波乍平,倒轉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沈波紅,素月欲升天斂容。舟人
  • 蘭溪棹歌

    戴叔倫唐代〕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小池

    楊萬里宋代〕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
  • 冷泉

    林洪宋代〕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是在山時。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原文_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