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
作者:先秦諸子 朝代:先秦諸子喻山水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
詩詞問答
問:諸子喻山水的作者是誰?答:先秦諸子
問:諸子喻山水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注釋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必”同“畢”,盡。
2.知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爾”同“耳”,罷了。
5.正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厭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雖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的人、寄託形體。
6.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
7.下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朴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捨棄。
10.海不辭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厭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取於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後進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後來進步。
14.放乎四海古義:到達,今義:開放。
15.苟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苟且。
16.故聲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情古義:實際;今義:感情。
18.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遊學,今義:遊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幾於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與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唯不爭古義:正,今義:唯獨。
26.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易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古義:根據,今義:因為。
29.故兵無常勢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一詞多義
1.於
仲尼亟稱於水(對)
何取於水也(從)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於道(與)
天下莫柔弱於水(比)
2.而
盈科而後進(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錶轉折,卻)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錶轉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情況”)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誌)
4.為
苟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
6.動
知者動(活潑)
動善時(行動)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捨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知者樂(感到快樂)
2.仁者壽(長壽)
3.動善時(把握時機)
4.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6.君子之志於道也(有志)
7.居善地(安於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捨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用法:
1.君子恥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變小)
(四)動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聞過情(wèn名聲)
2.動善時(行動)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盈科而後進(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明(光輝)
3.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4.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弱點)
6.故能成其聖(聖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惡(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後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捨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
水,善於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後置:
1.仲尼亟稱於水。(於水稱)
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讚。
2.何取於水也?(於水取)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3.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於聖人之門游)
在聖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於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於水。(於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誌)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3.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乾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於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六)定語後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詩文賞析
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必”同“畢”,盡。
2.知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爾”同“耳”,罷了。
5.正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厭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雖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的人、寄託形體。
6.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
7.下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朴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捨棄。
10.海不辭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厭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取於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後進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後來進步。
14.放乎四海古義:到達,今義:開放。
15.苟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苟且。
16.故聲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情古義:實際;今義:感情。
18.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遊學,今義:遊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幾於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與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唯不爭古義:正,今義:唯獨。
26.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易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因地而制流古義:根據,今義:因為。
29.故兵無常勢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一詞多義
1.於
仲尼亟稱於水(對)
何取於水也(從)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於道(與)
天下莫柔弱於水(比)
2.而
盈科而後進(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錶轉折,卻)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錶轉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情況”)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誌)
4.為
苟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
6.動
知者動(活潑)
動善時(行動)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捨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知者樂(感到快樂)
2.仁者壽(長壽)
3.動善時(把握時機)
4.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6.君子之志於道也(有志)
7.居善地(安於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捨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用法:
1.君子恥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以……變小)
(四)動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聞過情(wèn名聲)
2.動善時(行動)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盈科而後進(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明(光輝)
3.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4.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弱點)
6.故能成其聖(聖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惡(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後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捨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
水,善於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後置:
1.仲尼亟稱於水。(於水稱)
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讚。
2.何取於水也?(於水取)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3.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於聖人之門游)
在聖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於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於水。(於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誌)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3.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乾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於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六)定語後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 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魏徵《隋書·帝紀·卷二》
- 門前行樂客,白馬嘶春色。牛嶠《菩薩蠻·風簾燕舞鶯啼柳》
-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兵略訓》
-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李昉、李穆、徐鉉《太平御覽·文部·卷六》
- 心能辨事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二十則》
-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李毓秀《弟子規·出則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