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

作者:先秦諸子 朝代:先秦

諸子喻山水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

詩詞問答

問:諸子喻山水的作者是誰?答:先秦諸子
問:諸子喻山水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注釋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載“必”同“畢”,盡。
2.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同“耳”,罷了。
5.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的人、寄託形體。
6.歷于山海而國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
7.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古義:歸宿,今義:捨棄。
10.海不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於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而後進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後來進步。
14.乎四海古義:到達,今義:開放。
15.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苟且。
16.故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古義:實際;今義:感情。
18.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遊學,今義:遊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萬物而不爭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於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不爭古義:正,今義:唯獨。
26.故無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地而制流古義:根據,今義:因為。
29.故兵無勢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一詞多義
1.於
仲尼亟稱於水(對)
何取於水也(從)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於道(與)
天下莫柔弱於水(比)
2.而
盈科而後進(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錶轉折,卻)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錶轉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情況”)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誌)
4.為
苟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
6.動
知者動(活潑)
動善時(行動)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捨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知者(感到快樂)
2.仁者(長壽)
3.動善(把握時機)
4.江海所以能為百穀者(成王)
5.以其善之(處……下游)
6.君子之於道也(有志)
7.居善(安於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捨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用法:
1.君子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魯(以……變小)
(四)動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過情(wèn名聲)
2.善時(行動)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科而後進(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光輝)
3.上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4.水之形避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而擊(弱點)
6.故能成其(聖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後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捨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
水,善於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後置:
1.仲尼亟稱於水。(於水稱)
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讚。
2.何取於水也?(於水取)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3.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於聖人之門游)
在聖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於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於水。(於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誌)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3.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乾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於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六)定語後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詩文賞析

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載“必”同“畢”,盡。
2.者樂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
4.是之取“爾”同“耳”,罷了。
5.善治“正”同“政”,為政。
6.明主不人“厭”同“饜”,滿足

古今異義
1.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
2.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
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拒絕,今義:不選擇、小資助。
5.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的人、寄託形體。
6.歷于山海而國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
7.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古義:都返璞歸真,今義:交往、樸素。
9.以道為古義:歸宿,今義:捨棄。
10.海不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
11.明主不人古義:通“饜”滿足,今義:討厭。
12.何於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而後進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後來進步。
14.乎四海古義:到達,今義:開放。
15.為無本古義:假如,今義:苟且。
16.故聞過情古義:名聲;今義:聲音。
17.故聲聞過古義:實際;今義:感情。
18.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遊學,今義:遊玩。
19.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
21.不成章不達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
22.水善萬物而不爭古義:幫助,今義:鋒利。
23.故於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
24.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
25.夫不爭古義:正,今義:唯獨。
26.故無古義:過失,今義:尤其。
27.以其無以之古義:代替、替換,今義:容易。
28.水地而制流古義:根據,今義:因為。
29.故兵無勢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一詞多義
1.於
仲尼亟稱於水(對)
何取於水也(從)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
故幾於道(與)
天下莫柔弱於水(比)
2.而
盈科而後進(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錶轉折,卻)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錶轉折,然而)
3.之
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情況”)
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誌)
4.為
苟為無本(是)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難為言(被)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成為)
譬如為山(堆積)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
6.動
知者動(活潑)
動善時(行動)
7.下
以其善下之(處……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
8.厭
明主不厭人(同“饜”滿足)
士不厭學(厭倦)
9.樂
知者樂水(愛好)讀“yào”
知者樂(快樂)讀“lè”
10.舍
以道為舍(歸宿)
不捨晝夜(停留,止息)

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知者(感到快樂)
2.仁者(長壽)
3.動善(把握時機)
4.江海所以能為百穀者(成王)
5.以其善之(處……下游)
6.君子之於道也(有志)
7.居善(安於卑下)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捨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動用法:
1.君子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魯(以……變小)
(四)動詞活用作名詞:
1.故聲過情(wèn名聲)
2.善時(行動)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科而後進(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於幫助)
(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日月有(光輝)
3.上若水(好的行為典範)
4.水之形避而趨下(高處)
5.兵之形避實而擊(弱點)
6.故能成其(聖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好惡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後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為無本。
假如是(在)沒有源頭(的情況下)。
(二)被動句:
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就難以被(其他)的議論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輝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捨晝夜。(省略主語)
(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省略介賓)
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打仗根據敵人(變化)取得勝利
3.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
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
水,善於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5.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四)狀語後置:
1.仲尼亟稱於水。(於水稱)
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讚。
2.何取於水也?(於水取)
(那么我們到底)從水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3.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於聖人之門游)
在聖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
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於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並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於水。(於水柔弱)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
6.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
7.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那么就不能覆蓋整個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爾,“之”作標誌)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3.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麼能勝過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賓語前置)
它們的乾涸,可以站著等待。
5.何取於水也?
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六)定語後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滾滾的源頭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無以易之。
因為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標籤:山水哲理

詩詞推薦

  • 苦齋記

    劉基明代〕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
  • 入彭蠡湖口

    謝靈運南北朝〕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千念
  • 橫江詞其一

    李白唐代〕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 獨游雨岩

    辛棄疾宋代〕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里。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觀德亭記

    王陽明〔明代〕  君子之於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後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於其心也,君
  •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

    辛棄疾宋代〕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柳宗元唐代〕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雲,欲相師。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
  • 錢若賡斷鵝

    褚人獲〔清代〕明萬曆中,錢若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後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云:“群鵝我鵝也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謝朓南北朝〕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
  • 畫雞

    唐寅明代〕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柳宗元唐代〕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迴。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天秋
  • 清平樂·題上盧橋

    辛棄疾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生

    王守仁明代〕長生徒有慕,苦乏大藥資。名山遍探歷,悠悠鬢生絲。微軀一繫念,去道日遠而。中歲忽有覺,九還乃在茲。非爐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掩耳盜鈴

    呂不韋先秦〕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 衡門

    佚名先秦〕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 子夜四時歌:夏歌

    李白唐代〕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 上三峽

    李白唐代〕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宋代〕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放過 一作:放出)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夢天

    李賀唐代〕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
諸子喻山水原文_諸子喻山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