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上三峽原文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詩詞問答

問:上三峽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上三峽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上三峽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李白上三峽書法欣賞

李白上三峽書法作品欣賞
上三峽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巴水穿過巫山,巫山夾著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而青天依然夾在上面。
三個早晨行在黃牛峽,三個晚上還在黃牛峽打轉。
這樣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黃牛峽。怎能不使人愁得兩鬢斑斑?

注釋
三峽:指長江之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巫山:在今重慶巫山縣南,山勢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巴水:指長江三峽的流水。重慶東面長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傳說巴子國由此得名。古渝、涪、忠、萬等州均屬巴國地,故此段長江常稱巴水。
黃牛:指黃牛山,又稱黃牛峽,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迴,雖途徑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詩文賞析

此詩表現了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鬱悶狀況。前四句,詩人運用大膽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了巫山高入雲天、巴水急流滾滾的壯麗景色。“巫山夾青天”,“夾”字用得極其到位,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茲”,含有無奈之意。三、四兩句,並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情景。“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這兩句詩由對客觀景物的描寫逐漸過渡到詩人的主觀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於景,達到情景交融。

詩的後半部分對三、四兩句詩意作了進一步闡發。“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詩中連續重複“三朝三暮”,極有船工號子的感覺。古時有歌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最後四句是從這首民間歌謠脫胎而來的。但古歌謠指提到舟行的緩慢,而李白的詩除了說“三暮行太遲”外,還有“不覺鬢成絲”,旅途艱辛和心情憂鬱使詩人在不知不覺中鬢髮都愁白了。這就把客觀敘事和主觀抒情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含蓄委婉地映襯出詩人當時愁苦的心情。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白詩里《上三峽》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發白帝城》),後者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名篇。《上三峽》寫於詩人流放途中,詩中描寫巫山險峻,巴水紆曲,舟行遲遲,愁令發白。流放者唯覺逆境難熬,心情憤懣,壯麗風光為之減色。《下江陵》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城高入雲,晨光初燦,氣象開朗,舟行輕快。“一日千里”是詩人心態輕鬆的主觀感受,喜悅心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同一位詩人,同一處景致,卻氣象迥異,正是“融情入景”的鮮明寫照。

標籤:山水抒情

詩詞推薦

  •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陳與義宋代〕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舊壯心違。黃塵滿面人猶去,紅葉無言秋又歸。萬里天寒鴻雁瘦,千村歲暮鳥烏微。往來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居雜興二首

    王禹偁宋代〕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春雲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誰道
  • 生查子 獨游雨岩

    辛棄疾宋代〕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里。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 發漢兒村題壁

    納蘭性德清代〕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望里家山雲漠漠,似有紅樓一角。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王勃唐代〕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韓愈唐代〕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五月八日夜鳳凰亭納涼

    葉夢得宋代〕新月掛林梢,暗水鳴枯沼。時見疏星落畫檐,幾點流螢小。歸意已無多,故作連環繞。欲寄新聲問采菱,水闊煙波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越調】柳營曲·太平即事

    馬謙齋〔元代〕太平即事親鳳塔,住龍沙,天下太平無事也。辭卻公衙,別了京華,甘分老農家。傲河陽潘岳栽花,郊東門邵平種
  • 清平樂·題上盧橋

    辛棄疾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寒夜思友三首

    王勃唐代〕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鴻雁西南飛,如何故人別。朝朝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紅繡鞋·挨著靠著雲窗同坐

    貫雲石元代〕挨著靠著雲窗同坐,看著笑著月枕雙歌,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夢中作

    歐陽修宋代〕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

    段克己金代〕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雲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
  • 別雲間

    夏完淳明代〕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發底青青無限春

    辛棄疾宋代〕發底青青無限春。落紅飛雪謾紛紛。黃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見在身。書萬卷,筆如神。眼看同輩上青雲。箇中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蘇軾宋代〕柏台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
  • 定西番

    溫庭筠唐代〕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裴回。海燕欲飛調羽,
  • 幽居初夏

    陸游宋代〕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
  • 醉翁亭記

    歐陽修宋代〕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
  • 晚泊潯陽望廬山

    孟浩然唐代〕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
上三峽原文_上三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