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代

塞下曲原文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詩詞問答

問:塞下曲的作者是誰?答:王昌齡
問:塞下曲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塞下曲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王昌齡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昌齡名句大全

王昌齡塞下曲書法欣賞

王昌齡塞下曲書法作品欣賞
塞下曲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
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
當年長城曾經一次鏖戰,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
自古以來這裡黃塵迷漫,遍地白骨零亂夾著野草。

注釋
飲(yìn)馬:給馬喝水。
平沙:廣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樣子。臨洮: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肅岷縣,以臨近洮水得名。秦築長城,西起於此,故有“昔日長城戰”之語。
昔:一作“當”。長:一作“龍”。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類雜草。

詩文賞析

寫出征戰的殘酷,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歷史的縱深感。語言簡煉,極富表現力。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後四句寫長城一帶,歷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
全詩寫得觸目驚心,表達了非戰思想。
英文翻譯
UNDER A BORDER-FORTRESS
Drink, my horse, while we cross the autumn water!-
The stream is cold and the wind like a sword,
As we watch against the sunset on the sandy plain,
Far, far away, shadowy Lingtao.
Old battles, waged by those long walls,
Once were proud on all men's tongues.
But antiquity now is a yellow dust,
Confusing in the grasses its ruins and white bones.

此詩在構思上的特點,是用側面描寫來表現主題。詩中並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蹟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開頭四句是從軍士飲馬渡河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景象。詩人把描寫的時間選在深秋的黃昏,這樣更有利於表現所寫的內容。寫苦寒,只選擇了水和風這兩種最能表現環境特徵的景物,筆墨簡潔,又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首句的“飲馬”者就是軍士。詩中的“水”指洮水,臨洮城就在洮水畔。“飲馬”須牽馬入水,所以感覺“水寒”,看似不經意,實則工於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區,秋風只使人感到涼爽,但塞外的秋風,卻已然“似刀”。足見其風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出來。三四兩句寫遠望臨洮的景象。“平沙”謂沙漠之地。臨洮,古縣名,因縣城臨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肅東部的岷縣,是長城的起點,唐代為隴右道岷州的治所,這裡常常發生戰爭。暮色蒼茫,廣袤的沙漠望不到邊,天邊掛著一輪金黃的落日,臨洮城遠遠地隱現在暮色中。境界闊大,氣勢恢宏。

臨洮一帶是歷代經常征戰的戰場。據新舊《唐書·王晙列傳》和《吐蕃傳》等書載:公元714年(開元二年)舊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萬寇臨洮,朔方軍總管王晙與攝右羽林將軍薛訥等合兵拒之,先後在大來谷口、武階、長子等處大敗吐蕃,前後殺獲數萬,獲馬羊二十萬,吐蕃死者枕藉,洮水為之不流。詩中所說的“長城戰”,指的就是這次戰爭。“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這是眾人的說法。對此,詩人不是直接從正面進行辯駁或加以評論,而是以這裡的景物和戰爭遺蹟來作回答:“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足”是充滿的意思。“白骨”是戰死者的屍骨。“今古”貫通兩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內;不僅指從古到今,還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說,臨洮這一帶沙漠地區,一年四季,黃塵瀰漫,戰死者的白骨,雜亂地棄在蓬蒿間,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裡的“白骨”,包含開元二年這次“長城戰”戰死的戰士,及這以前戰死的戰士。這裡沒有一個議論字眼,卻將戰爭的殘酷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這裡是議論,是說理,但這種議論、說理,卻完全是以生動的形象來表現,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極其高妙。

這首詩著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其中蘊含了詩人對黷武戰爭的反對情緒。

標籤:邊塞戰爭

詩詞推薦

  •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代〕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 敦煌樂

    楊慎明代〕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裡身回雲闕,覺
  • 喜遷鶯(真宗幸澶淵)

    李綱宋代〕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雲擾。廟堂折衝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叱群議
  • 永王東巡歌·其一

    李白唐代〕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望

    杜甫唐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高適唐代〕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新地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

    蘇佑〔明代〕將軍營外月輪高,獵獵西風吹戰袍。觱篥無聲河漢轉,露華霜氣滿弓刀。
  • 灞岸

    李商隱唐代〕山東今歲點行頻,幾處冤魂哭虜塵。灞水橋邊倚華表,平時二月有東巡。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代出自薊北門行

    鮑照南北朝〕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
  • 飲馬歌·邊頭春未到

    曹勛宋代〕邊頭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殘照。塞烽雲間小。斷鴻悲。隴月低。淚濕征衣悄。歲華老。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白溝行

    王安石宋代〕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使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萬里鋤耰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棘門
  • 滴滴金·梅

    孫道絢宋代〕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等閒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
  • 永王東巡歌·其五

    李白唐代〕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發白馬

    李白唐代〕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濤波。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揚兵
  • 度破訥沙二首

    李益唐代〕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初歸。平明
  • 書邊事

    張喬唐代〕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渡遼水

    王建唐代〕渡遼水,此去鹹陽五千里。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歸鹹陽,營家各與題本鄉。身在應無回渡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
  • 齊晉鞌之戰

    左丘明先秦〕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
  • 贈李愬僕射二首

    王建唐代〕和雪翻營一夜行,神旗凍定馬無聲。遙看火號連營赤,知是先鋒已上城。旗幡四面下營稠,手詔頻來老將憂。每日
  • 六月

    佚名先秦〕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比物四驪,閒之維則。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