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晉鞌之戰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齊晉鞌之戰原文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

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寧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夏,有......(註:此處原文有缺。失新築戰事。)

石成子曰:“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子喪師徒,何以復命?”皆不對。又曰:“子,國卿也。隕子,辱矣。子以眾退,我此乃止。”且告車來甚眾。齊師乃止,次於鞫居。新築人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

師從齊師於莘。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餘勇。”

癸酉,師陳於鞌。邴夏御齊侯,逄醜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韓厥俛定其右。逄醜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醜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詩詞問答

問:齊晉鞌之戰的作者是誰?答:左丘明
問:齊晉鞌之戰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左丘明的名句有哪些?答:左丘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魯成公二年春,齊頃公攻打我國北部邊境,包圍了龍邑。齊頃公的寵臣盧蒲就魁攻打城門,卻被龍人抓住了。齊頃公對龍人說:“你們千萬別殺他,我們講和,我的軍隊不進入你的封地內!”龍人不聽,殺掉盧蒲陳屍於城上。齊頃公親自擊鼓,攻上城牆。才三天,攻取龍邑。然後一路向南殺到了巢丘。

當時衛穆公正派孫良夫、石稷、寧相、向禽要去打齊國,正巧在這路上與齊師相遇。石稷想回去,孫良夫說:“這怎么行,本要帶兵攻打他,如今遇到他的軍隊你倒要回去了,我們如何回復君命?當初要是知道你如此無能,你就不該出來。如今既然遇到,就要打!”夏天,有......(此處省略若干字,為新築戰事。)

石稷說:“軍隊戰敗了,你(孫良夫)如果不稍等待救兵,我們就要全軍覆滅。你戰死了軍隊,回去怎么交代啊?”大家都不回答。石稷又說:“你是國卿。你要是戰死了,那太丟人了。你帶領軍隊撤退,我於此阻止齊軍。”同時通告軍中,說援軍的戰車來了不少。齊師停止了進攻,在鞫居駐紮下來。這時新築人仲叔於奚救了孫桓子(孫良夫),孫桓子才得以免於一死。此後,衛人要賞賜仲叔於奚封地,仲叔於奚謝絕,卻請求朝見時用曲懸、繁纓之禮(仲叔於奚這種請求是以大夫僭用諸侯之禮),衛君答應了仲叔於奚的請求。孔子當時聽說了這件事,說:“可惜啊!不如多給他些封地。唯有服器與爵位,不能假手他人,應有君主掌管。爵位名號是使人們產生信賴的標誌,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賴,才能保享車服之器,車服之器體現禮法,禮法用來規行仁義,施行仁義才能生利,而有利方能治理百姓,這是治理國家的關鍵。若將這些假手他人,是給人以國政。國政亡,則國家隨之滅亡,難以抵擋啊。”

孫桓子逃回新築,不入城,隨後就去晉國求救兵。碰巧臧宣叔(魯大夫,字孫許,謚宣叔)也到晉國求救兵。都投到郤獻子門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齊國,因跛腳遭齊頃公之母蕭同叔子的恥笑,曾發誓要報仇,所以魯、衛求兵都來找他)。晉景公答應給他七百輛戰車的兵力。郤子說:“這是城濮戰役所用的軍額。那時有已故國君(晉文公)的明德與卿大夫(在先軫、狐、偃、欒枝等人)的敏捷,才取得勝利。我比起先大夫,簡直連供他們役使都不配。(意思是自己的才幹遠不如在城濮之戰中立有戰功的先軫等人。這是謙詞。)請給我八百乘戰車。”晉景公答應了他。郤克為中軍主帥,士燮(又稱範文子、范叔,士會之子)以上軍佐的身份率領上軍,欒書(又稱欒武子,欒枝之孫)為下軍主帥,韓厥(又稱韓獻子)為司馬,去救魯、衛兩國。臧宣叔迎接晉軍,為他們引路。季文子(即季孫行父,魯國執政大臣)帥軍與晉軍相會。到達衛國境內,韓獻子要按軍法處死部下,郤獻子驅車狂奔想要救他。可惜到達後,已經斬殺了那人。郤子趕快將被殺的人示眾,告訴他的僕從說:“我是為了分擔 * 的怨謗。”

晉軍跟蹤齊軍到莘。六月十六日到達靡笄山下。齊頃公派人挑戰,說:“您率領你們國君的軍隊,行辱於我這小地方,我士兵疲弊,請明早會面吧。”回答說:“晉國與魯、衛兩國,是兄弟之邦。他們前來告訴我國君說:‘齊國總是到我們這疲弊之地來作亂。’我國君不忍,就派群臣來請求您,您可不要讓我們的軍隊在您的地盤上久留。軍隊能進不能退,不勞您吩咐。”齊頃公說:“我希望你能應戰,就算你不答應,我們也將兵戎相見。”齊國的高固徒步闖入晉軍,舉起石頭砸人,還抓了晉軍的人,爬到人家的戰車上,把桑樹根系在車上,以此遍告齊軍,說:“想要勇猛的,可以來買我多餘的勇力!”

公元前年六月十七日,齊、晉雙方軍隊在鞍擺開陣勢。邴夏為齊侯駕車,逄醜父當為戎右(古代戰車,將領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將領是君主或主帥則居中,御者居左。負責保護協助將領的人居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當戎右。齊侯說:“我姑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不給馬披上甲就驅馬賓士(之:指駕車的馬)。郤克被箭射傷,血流到了鞋上,沒有中斷擂鼓,說:“我受重傷了(古代病重、傷重、飢餓、勞累過度造成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箭就射進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斷射中的箭桿繼續駕車,左邊的車輪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紅色,我哪敢說受傷?您(‘吾子’比‘子’更親切些)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接戰,如果遇到地勢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車,您難道知道這些嗎?不過您確實傷勢很重難以支持了。”解張說:“軍隊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們的鼓聲和戰旗,前進後退都要聽從它。這輛車上只要還有一個人鎮守住它,戰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於傷痛而敗壞了國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執兵器,本來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傷痛還不至於死,您(還是)努力指揮戰鬥吧!”解張將右手所持的轡繩並握於左手,騰出右手接過郤克的鼓槌擂鼓。張侯所駕的馬狂奔起來(由於單手持轡無法控制),晉軍跟隨他們。齊軍崩潰。晉軍追趕齊軍,繞著華不注山追了三遍。

韓厥夢見子輿(韓厥父,當時已去世)對自己說:“次天早晨避開戰車左右兩側!”因此(韓厥)在戰車當中駕車追趕齊侯。邴夏說:“射那個駕車的,是個貴族。”齊侯說:“稱他為貴族又去射他,這不合於禮。”(此乃齊侯愚蠢之舉)射他左邊的人,墜下車下;射他右邊的人,倒在車裡。(晉軍)將軍綦毋張(晉大夫,綦毋氏,名張)失去戰車,跟隨韓厥,說:“請允許我搭你的車。”跟在左邊或右邊,(韓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後(按,韓厥由於夢中警告,所以這樣做,以免綦毋張受害)。韓厥彎下身子,把倒在車中的戎右安放穩當。逄醜父和齊侯交換位置(這是逄醜父為了保護齊侯,乘韓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機會與齊侯交換位置,以便不能逃脫時矇混敵人)。將要到達華泉(泉水名,在華不注山下)時,(齊侯)兩邊的(中間兩馬為服,旁邊兩馬為驂)被樹枝等鉤住。(昨天夜裡)醜父睡在轏車(一種臥車)里,有蛇從他身底出現,以臂擊蛇,手臂受傷卻隱瞞了傷情(按,這是為了交代醜父之所以不能下來推車而補敘的頭天夜裡的事)。所以不能推車而被追上。韓厥手持拴馬繩站在齊侯的馬前(縶:拴縛馬足的繩索),拜兩拜,然後下跪,低頭至地(這是臣下對君主所行的禮節。春秋時代講究等級尊卑,韓厥對敵國君主也行臣僕之禮)。捧著一杯酒並加上一塊玉璧向齊侯獻上,說:“我們國君派我們這些臣下為魯、衛兩國求情,他說:‘不要讓軍隊深入齊國的土地。’臣下不幸,恰巧遇到您的軍隊,沒有地方逃避隱藏(我不能不盡職作戰)。而且怕由於我的逃避會給兩國的國君帶來恥辱。臣下不稱職地處在戰士地位,冒昧地向您報告,臣下不才,代理這個官職是由於人才缺乏充數而已(外交辭令:自己是不得已參加戰鬥,不能不履行職責,來俘獲齊侯你)。”逄醜父(充齊侯)命令齊侯下車,往華泉去取水來給自己喝。鄭周父駕著齊君的副車,宛茷擔任副車的車右,載上齊侯使他免於被俘。韓厥獻上逄醜父,郤克打算殺掉他。呼喊道:“直到目前為止沒有能代替自己國君承擔禍難的人,有一個在這裡,還要被殺死嗎?”郤克說,“一個人不畏懼用死來使他的國君免於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來鼓勵事奉國君的人。”於是赦免了逄醜父。

注釋
鞌之戰: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之一。戰爭的實質是齊、晉爭霸。由於齊侯驕傲輕敵,而晉軍同仇敵愾、士氣旺盛,戰役以齊敗晉勝而告終。鞌:通“鞍”,齊國地名,在今山東濟南西北。
癸酉(guǐyǒu):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師,指齊晉兩國軍隊。陳,列陣,擺開陣勢。
邴(bǐng)夏:齊國大夫。御,動詞,駕車。御齊侯,給齊侯駕車。齊侯,齊國國君,指齊頃公。
逄(páng)醜父:齊國大夫。右:車右。
解張、鄭丘緩:都是晉臣,“鄭丘”是複姓。郤(xì)克,晉國大夫,是這次戰爭中晉軍的主帥。又稱郤獻子、郤子等。
姑:副詞,姑且。翦滅:消滅,滅掉。朝食:早飯。這裡是“吃早飯”的意思。這句話是成語“滅此朝食”的出處。
不介馬:不給馬披甲。介:甲。這裡用作動詞,披甲。馳之:驅馬追擊敵人。之:代詞,指晉軍。
未絕鼓音:鼓聲不斷。古代車戰,主帥居中,親掌旗鼓,指揮軍隊。“兵以鼓進”,擊鼓是進軍的號令。
病:負傷。
張侯,即解張。“張”是字,“侯”是名,人名、字連用,先字後名。
合:交戰。貫:穿。肘:胳膊。
朱:大紅色。殷:深紅色、黑紅色。
吾子:您,尊敬。比說“子”更親切。
苟:連詞,表示假設。險:險阻,指難走的路。
識:知道。之,代詞,代“苟有險,余必下推車”這件事,可不譯。
師之耳目:軍隊的耳、目(指注意力)。在吾旗鼓:在我們的旗子和鼓聲上。進退從之:前進、後退都聽從它們。
殿之:鎮守它。殿:鎮守。
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帥的車)成事。集事:成事,指戰事成功。
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當於“對……怎么辦”“怎么辦”。這裡是和語助詞“其”配合,放在謂語動詞前加強反問,相當於“怎么”“怎么能”。以,介詞,因為。敗,壞,毀壞。君,國君。大事,感情。古代國家大事有兩件:祭祀與戰爭。這裡指戰爭。
擐:穿上。執兵,拿起武器。
勉,努力。
並,動詞,合併。轡(pèi):馬韁繩。古代一般是四匹馬拉一車,共八條馬韁繩,兩邊的兩條系在車上,六條在御者手中,御者雙手執之。“左並轡”是說解張把馬韁繩全合併到左手裡握著。
援:拿過來。枹(fú):擊鼓槌。鼓:動詞,敲鼓。
逸:奔跑,狂奔。
敗績:大敗。
周:環繞。華不註:山名,在今山東濟南東北。
韓厥,晉大夫,在這次戰役中任司馬(掌祭祀、賞罰等)。子輿,韓厥的父親。
且(旦)辟左右:旦:即明日早晨。辟,同“避”,避開。其父在夢中告知,明晨交戰,避開車之左右而居中。
中御:在戰車中間為御者。當時戰車,只有天子、諸侯、主帥之車將在中間,其他戰車皆御者在中間,左為將,右為車右,韓厥為司馬,是軍中之將,本應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夢,故居中為御者。
御者:指韓厥,其儀態如君子,邴夏請齊侯射之。
非禮也:戎事(打仗)以殺敵為禮,齊侯的話說明他不懂戎禮。
越:墜,掉下。
斃,仆倒,倒下去。
綦(qí)毋張:晉大夫。姓綦毋,名張。喪車,丟失了車。
從韓厥:跟著韓厥。寓,寄。寓乘:寄(於)乘,搭車。
從左右:跟隨(韓厥)想站左邊、右邊。皆肘之:都用肘推開他。肘:名詞用作動詞,用肘推。
俛:同“俯”,俯身。定其右:把車右之身體放穩固,以免墜於車下。
易位:調換位置。逄醜父乘韓厥俯身之機,與齊侯調換位置,己居中,齊侯居右。當時軍中君主與將士之服相同,韓厥未見過二人,故不能分辨。逄醜父與君易位,準備危急時掩護齊侯逃走。
華泉,泉名,在華不注山下。驂(cān):驂馬。古代用三馬或四馬駕車,中間駕轅的馬叫服馬,左右兩邊的馬叫驂馬。絓:通“掛”,絆住。邊馬掛在樹上,車不得行。
轏(zhàn):通“棧”,棧車。
肱(gōng):胳膊從肘至腕的部分。此處指整個胳膊。
傷而匿之:匿:隱藏,這裡是“隱瞞”的意思。此為追述前事,逄醜父擊蛇受傷,隱瞞傷情未報。
故不能推車而及:因胳膊受傷不能推車出險,而被敵人趕上。
執縶(zhí):縶:絆馬索。齊侯之邊馬被絆住,韓厥為其解開,執索立於馬前。
奉殤加璧以進:向齊侯進酒獻璧。奉:捧。觴: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猶如後代的酒杯。加:加上,放上。璧:玉環的一種。以上三句寫韓厥對齊侯行臣僕之禮。這是古代俘獲敵國國君時的禮儀。
寡君,臣子對別國稱自己國君的謙詞。鞌之戰的前奏是齊代魯,衛助魯侵齊,魯衛戰敗,向晉求救,晉才出兵與齊交戰。所以韓厥說“為魯衛請”。
無:同“毋”,不要。令:使,讓。輿:眾多。陷入:進入,深入。
下臣:韓厥自稱。這是人臣對別國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屬當戎行:屬:恰巧。 當:遇到。戎行:兵車的行列,指齊軍。 恰巧遇到您(齊軍)的軍隊。
無所逃隱:隱:隱蔽、躲藏。無處逃避此職。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辟:通“避”。忝(tiǎn):辱,這裡用作使動。忝兩君:使齊君、晉君受辱沒。
臣辱戎士:我不配當戎士。
敢告不敏:不敏:謙詞,不才之意。請告之不才。
攝官承乏:代理職務。攝:代理。承乏:承當其空乏。齊侯之御者空缺,韓厥請求代攝此職,為其駕車。實際即俘獲齊侯之意。
如:動詞,往,到……去。逄醜父已冒充齊侯,故意讓齊侯去取水,以藉機逃脫。
鄭周父:齊臣。佐車,諸侯的副車。宛茷,齊臣。免,免於被俘。
為戮:被殺。為:介詞,表被動,相當於“被”。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換得其君脫離危難為難。難:“認為……難”,“把……看作難事”。免:“使……免”,“使……脫身”,使動用法。
不祥:不吉利。
赦:赦免。勸:鼓勵,勉勵。事君者:事奉國君的人。
乃:副詞,表示前後兩事事理相因,相當於“於是就”

標籤:戰爭

詩詞推薦

  • 大東

    佚名先秦〕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言顧之,潸焉出涕。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 諸將五首

    杜甫唐代〕漢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金碗出人間。見愁汗馬西戎逼,曾閃朱旗北斗殷。多少
  • 萬憤詞投魏郎中

    李白唐代〕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於燕齊。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棲棲。南冠
  • 永王東巡歌·其四

    李白唐代〕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 新安吏

    杜甫唐代〕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
  • 出塞二首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李白唐代〕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
  • 永王東巡歌·其六

    李白唐代〕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
  • 從軍行

    楊炯唐代〕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木蘭詩 / 木蘭辭

    樂府詩集〔南北朝〕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唯 一作:惟)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
  • 出塞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

    高適唐代〕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青海
  • 從軍詩五首·其二

    王粲兩漢〕涼風厲秋節,司典告詳刑。我君順時發,桓桓東南征。泛舟蓋長川,陳卒被隰埛。征夫懷親戚,誰能無戀情。拊衿
  • 秦晉崤之戰

    左丘明先秦〕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
  • 馬上作

    戚繼光明代〕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劉過宋代〕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
  • 代扶風主人答

    王昌齡唐代〕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浮埃起四遠,遊子彌不歡。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主人
  •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李白唐代〕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江島。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水窮三苗國,地窄三湘道。歲晏天崢嶸,時危人枯槁。思歸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
  • 江行無題一百首

    錢珝唐代〕傾酒向漣漪,乘流欲去時。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江曲全縈楚,雲飛半自秦。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鄉人。浦煙
  • 三垂岡

    嚴遂成清代〕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
齊晉鞌之戰原文_齊晉鞌之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