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子瞻和陶詩

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代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詩詞問答

問:跋子瞻和陶詩的作者是誰?答:黃庭堅
問:跋子瞻和陶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黃庭堅的名句有哪些?答:黃庭堅名句大全

黃庭堅跋子瞻和陶詩書法欣賞

黃庭堅跋子瞻和陶詩書法作品欣賞
跋子瞻和陶詩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蘇子瞻被貶官到嶺南,當宰相的想要把他殺死。
他飽吃了惠州的飯,又認真地和了淵明的詩。
陶彭澤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蘇東坡也是百代傳名的賢士。
蘇的出仕與陶的歸隱,情況雖有不同,但兩人的風格和情味,卻是多么相似啊。

注釋
跋(bá):文體的一種,多寫在書籍和文章的後面。
子瞻:即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和陶詩:和陶淵明的詩。
嶺南:地區名,指五嶺以南地區。
時宰:當時的執政者,指章悖。
飽吃惠州飯: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官,至惠州安置,時達三年。惠州:現今廣東省惠州市。
彭澤:地名,在今江西九江東北部。陶淵明曾在此地作縣令,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鄉。這裡以彭澤指代陶淵明。
處:隱居田園。

詩文賞析

詩題“跋”字表示詩人對蘇軾的尊敬。首二句“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分量極重,也切合事實。“時宰”章悖貶東坡於惠州,自以為東坡在那裡既無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無疑。孰料東坡泰然處之。詩人平淡中概括了蘇軾先貶惠州,再貶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絕地的經歷。“時宰欲殺之”五字,有回攔橫截之力,寫出詩人對執政者妒能嫉賢、殘酷打擊的無比憤慨。尤其用一“欲”字點出其用心之狠,而為蘇軾抱無盡之同情。狀況如此淪落,詩人再用“飽吃飯”與“細和詩”兩個生活細節,生動而具體地再現了蘇軾超邁灑脫的精神境界。前兩句用力之重,恰恰成為後二句的鋪墊,造出跌宕懸殊的強烈效果。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急轉,在“時宰欲殺之”的情況下既不乞憐,也不憂傷,而是“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這是對“時宰”迫害的極大蔑視,也是胸襟開朗、人品卓絕的具體表現。蘇軾之所以如此喜愛陶詩,自然不僅由於藝術上的嚮往,更主要的還在於心靈上的契合。第四句入題。一般的詩人至此,就容易針對《和陶》的內容褒讚開來,而詩人點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淵明人品贊蘇軾,大開大合。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說得非常鄭重懇切。從開始的“子瞻”到“東坡”,“淵明”到“彭澤”,從稱呼上加以變化。陶淵明見機而作,彭澤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歸隱,前人多視他為處士。而蘇軾卻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淵明喻蘇軾,從形跡看,兩人截然不司,而他們不以貧富得失縈懷,任真率性而行,則是共同的。所以“出處雖不同”又一反,著一“雖”字以為轉折,“風味乃相似”以“乃”字一合作結。“風味”二字含蓄不盡,由讀者自去領會。
蘇軾針對陶淵明寫的和詩有一百零九首,風格內容多種多樣。詩人卻緊緊抓住“風味乃相似”這個特點,專寫蘇軾胸懷。言為心聲,其人如此,與陶淵明相似。這是詩人以簡馭繁,遺貌取神,探驪得珠之處。而八句之中上下聯繫數百年,至少有四次轉折,這是詩人古體詩短篇的刻意求精之作。詩人崇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風格,這首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標籤:寫人讚美抒情,苦悶

詩詞推薦

  • 思齊

    佚名先秦〕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於寡妻
  • 贈清漳明府侄聿

    李白唐代〕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弦歌
  • 傾杯樂(大石調)

    柳永宋代〕皓月初圓,暮雲飄散,分明夜色如晴晝。漸消盡、醺醺殘酒。危閣回、涼生襟袖。追舊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媚容
  • 贈女冠暢師

    秦觀宋代〕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紗裹寒玉。飄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霧合雲窗人莫窺,門前車馬任東西。禮罷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哀詩

    王粲魏晉〕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餘映,岩阿增重陰。狐狸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獨游西岩

    辛棄疾宋代〕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劍客

    齊己唐代〕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勇死尋常事,輕讎不足論。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宋代〕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鬱郁層巒夾岸青,春山綠水去無聲。煙波
  • 永遇樂·璧月初晴

    劉辰翁宋代〕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風箏

    孔尚任清代〕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酒 十六

    陶淵明魏晉〕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
  • 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

    王安石宋代〕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旱雲六月漲林莽,移我翛然墮洲渚。黃蘆低摧雪翳土,鳧雁靜立將儔侶。往時
  • 後庭花·石城依舊空江國

    孫光憲五代〕石城依舊空江國,故宮春色。七尺青絲芳草碧,絕世難得。玉英凋落盡,更何人識?野棠如織,只是教人添怨憶,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詠茶

    米芾宋代〕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
  •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

    蘇軾宋代〕公子眼花亂髮,老夫鼻觀先通。領巾飄下瑞香風。驚起謫仙春夢。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後鞓紅。此花清絕更纖穠
  • 神童莊有恭

    佚名〔〕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病起春盡

    陳子龍明代〕一簾病枕五更鐘,曉雲空,卷殘紅。無情春色,去矣幾時逢?添我千行清淚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宮吳苑草茸茸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詩二首

    孔融兩漢〕岩岩鐘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苟為因世故。管仲
  • 採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歐陽修宋代〕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楊柳八首(一作楊柳枝)

    溫庭筠唐代〕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裊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
跋子瞻和陶詩原文_跋子瞻和陶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