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清漳明府侄聿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贈清漳明府侄聿原文

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
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
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
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
弦歌詠唐堯,脫落隱簪組。
心和得天真,風俗猶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寢不扃戶。
問此何以然,賢人宰吾土。
舉邑樹桃李,垂陰亦流芬。
河堤繞綠水,桑柘連青雲。
趙女不冶容,提籠晝成群。
繰絲鳴機杼,百里聲相聞。
訟息鳥下階,高臥披道帙。
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琴清月當戶,人寂風入室。
長嘯無一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壺冰水,壺中見底清。
清光洞毫髮,皎潔照群情。
趙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過客覽行謠,因之誦德聲。

詩詞問答

問:贈清漳明府侄聿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贈清漳明府侄聿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贈清漳明府侄聿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們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樹,枝葉百萬遍布中州。
老侄為天生的青雲之器,天天為百姓操心。
治理小縣如同“割雞”,將來還會大刀宰牛,將有大用。
你的官聲如雷貫月驚動四鄰,你的惠政將與清漳同流。
縣境內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無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隱。
百姓為德政所化心平氣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風俗像太古一樣純樸。
牛羊散於阡陌之中,百姓們家家夜不閉戶。
問為什麼能這樣,他們回答說,是縣令賢明。
縣中種植桃李樹,到處散發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兩岸桑柘茂密如雲。
趙地的女子不愛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籠採桑。
家家都在忙著繰絲和紡織,百里之間,機杼之聲相聞。
由於無人告狀,縣衙前門可羅雀,縣令高臥無事,在閒讀道書。
檐前掛著蒲鞭,對有過失的百姓只是象徵性的懲罰。
政閒時明月當頭,琴聲清越;庭中寂然,清風入室。
老侄但長嘯無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政清德高,潔如玉壺之冰,壺中透明見底。
清光一片,可鑑毫髮,從中可映出百姓們的身影。
清漳縣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趙北燕南一帶到處傳頌。
我這位過客聽了百姓們讚頌縣令美政的民謠,因此寫出了這篇頌詩。

注釋
清漳:在今河北肥鄉縣。唐時清漳屬洛州管轄。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傳:聿,玄宗朝官,清漳令,遷尚書郎。
葉:喻宗族支派。
中州:即中國。
青雲器:能飛黃騰達的大器。
“小邑”二句:《論語·陽貨》中說,孔子到了武城,聽見一片弦歌之聲,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後以“割雞”為治理縣政之代稱。烹牛,喻施展大本領。
清漳:水名,源出於山西陽泉南。經山西和縣、河北涉縣,南流入清漳。
“弦歌”句:歌頌唐堯的無為而治。
簪組:冠簪和冠帶。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組,系帽的帶子。隱簪組:指有隱士風度。
扃(jiōng)戶:閉戶。
宰:此處用作動詞,任縣令。
垂陰:樹木枝葉覆蓋形成陰影。
冶容:女子修飾得很妖媚。
繰(sāo)絲:煮繭抽絲。李白《荊州歌》:“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道帙(zhì):道書的書衣,此指道書。
蒲鞭”二句:《後漢書·劉寬傳》說,劉寬為太士時,對人寬厚仁恕,人有過失,“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來做象徵性的懲罰。撲抶(chì):鞭打。
上皇:即羲皇,伏羲。
白玉壺冰:喻品德冰清玉潔。姚崇《冰壺賦》: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不忘乎。
趙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區。

詩文賞析

李白於天寶十一載(752)春,曾北游廣平、邯鄲、清漳等地。與清漳縣令侄輩李聿相會,別時寫了這首贈詩。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贈清漳明府侄聿原文_贈清漳明府侄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