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獨游曲江原文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詩詞問答
問:暮秋獨游曲江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暮秋獨游曲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暮秋獨游曲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聲成。
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注釋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跡。唐高適《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跡山作》詩:“跡山郁初霽,曲江湛不流。”
春恨:猶春愁,春怨。唐楊炯《梅花落》詩:“行人斷訊息,春恨幾徘徊。”生:一作“起”。
深知:十分了解。漢揚雄《法言·問道》:“深知器械舟車宮室之為,則禮由己。”
悵望: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詩文賞析
劉熙載《藝概·詩概》獨推李商隱詩“深情綿邈”,這首悼念所愛者的小詩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這首七絕雖都是律句,但句與句之間不盡符合粘對規則。作者故意讓一二句之間不對,二三句之間不粘,並採用其獨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來敘事抒情。馮浩贊此“調古情深”,正說出了這首以律句所寫的古絕,聲調感愴悲涼,情思 * 哀痛的特點。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詩一開頭就用緩慢沉重的語氣喃喃訴說起作者內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複,類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絕名篇《夜雨寄北》中關於“巴山夜雨”的吟詠,讀來自有迴環往復、似直而紆的情韻。這兩句賦中寓比,把無情的曲江荷葉化為有情之物,仿佛荷葉的春生、秋枯都與詩人的哀思有關。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襯對比,更豐富了詩的內涵。這樣,詩的前半從語氣、字句、修辭、寫法諸方面無不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悼亡的沉痛感情。類斯情事在義山的悼亡詩中頗有可印證者,取以參讀有助於對此詩內容旨意的理解。《房中曲》云:“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時義山因府主鄭亞被貶,罷桂管幕職落魄返京。夫妻久別重逢,無語凝噎。了解義山長年飄泊,依人作游的經歷,自會對其詩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較具體切實的理解。第二年,詩人為生計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盧弘止幕府。《房中曲》又云:“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大中五年(851)春,義山徐幕罷歸,補太學博士,在京與愛妻一起度過最後幾個月的光陰。不幸王氏於秋天病歿。“柿葉翻時獨悼亡”、“秋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這些悼亡詩名句,正可說明其“秋恨成”所指為何。“人世死前惟有別”,義山伉儷情深,卻為著仕途生計夫妻常常在分離中,王氏遽爾病逝,這給詩人留下多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論世,才能比較確切地把握其中敘事抒情的內容。
“深知身在情長在”一句無限悽惋,將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向無以復加的詩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語,正如其作於東川的《屬疾》詩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迴腸。”他也只不過暫存人世,最為傷心的是常常觸緒成悲,哀思難禁。不過,這一句顯得更為沉痛哀絕,唯《無題》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至情之語可以仿佛。詩情亦由此臻於極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語,結句則新境再展,轉用婉曲語作收。又值幕秋之時,衰病垂幕的李商隱獨游曲江,聞聲起哀,觸景傷情。“悵望江頭江水聲”,他似乎在悵望水聲,而不是在聽水聲。表面的視、聽錯亂,深刻地反映了他內心的悵恨茫然。通感所謂聲入心通,這裡正說明其聽覺、視覺、感覺的交融溝通。詩人所視、所聽並不真切,唯是思潮翻騰,哀痛難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塵如夢的回憶,往事難追的悵恨,逝者如斯的嘆息。詩戛然而止,卻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盡之勢。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凶無常,智者少禍。來俊臣《羅織經·固榮卷第六》
-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貨殖列傳》
- 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左丘明《左傳·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蘇軾《江神子·恨別》
-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節》
-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張炎《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
- 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隨其巨細長短,以施規矩繩墨。宋濂、王褘《元史·列傳·卷四十四》
- 天清一雁遠,海闊孤帆遲。
-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劉向《說苑·談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