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原文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詩詞問答
問:出塞的作者是誰?答:徐錫麟
問:出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徐錫麟出塞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歸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為國捐軀,哪會想將來戰死後屍體以馬革包裹而還。
注釋
出塞:本是樂府舊題,後人多用此題反映軍旅、邊塞生活。
軍歌:這裡有高唱讚歌、慷慨從軍的意思。大刀環: * 柄上有環,環和“還”諧音,所以用它隱喻勝利而還。
胡奴: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這裡是清朝統治者的蔑稱。玉關:即玉門關。這裡借喻山海關,指要把清朝統治者趕出中原。
解:知道,懂得。沙場:戰場。
何須:何必要。馬革裹屍:英勇作戰而死,屍體以馬革包裹而還。
詩文賞析
“拼將熱血灑疆場 ”,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於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遊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於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啟首兩句就寫得頗具氣勢,“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出征的戰士應高唱著戰歌,揮舉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統治者殺到關外。玉關,本指玉門關,這裡代指山海關。清政府是在關外發跡的,因此要殺到關外,把他們徹底消滅。這裡用一個“環”字,預示著反清鬥爭一定會取得勝利,戰士們會踏著歌聲,凱旋而回。後兩句寫得極其悲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作為一名戰士,想到的只是為國捐軀,根本不去考慮身後事,為國捐軀,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馬革裹屍還”呢?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寫下了這首詩的一年以後,作者在安慶起義,失敗被捕,清政府要他寫口供,他揮筆直書:“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爾後,慷慨就義,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首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最後一句“何須馬革裹屍還”,寫出了他壯懷激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總之,這是近代邊塞詩中難得的一首好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李德裕《謫嶺南道中作》
- 還始覺、留情緣眼,寬頻因春。
- 春遊之盛,西湖未能過也。
-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荀子《荀子·修身》
- 女大不中留。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八》
-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 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
- 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荀子《荀子·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