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原文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詩詞問答
問:杳杳寒山道的作者是誰?答:寒山
問:杳杳寒山道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杳杳寒山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裡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釋
杳杳:幽暗狀。寒山:始豐縣(今浙江天台縣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詩人所居。
落落:寂靜冷落的樣子。
淅淅:象聲詞,形容風聲。一作“磧磧”。
詩文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內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內容,寫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後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的表現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國風·衛風·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疊字的要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別。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複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使用疊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山這首詩中的疊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 * 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 * 彩,但一經疊用,出現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 * 彩了。
這首詩還由於使用疊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藉助於音節的復沓,和諧貫串,一氣盤旋,並藉助於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迴環往復,連綿不斷。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 欲安時興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無由。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三章》
-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司馬遷《史記·楚元王世家》
-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石濤《荷花》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聶夷中《田家》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晏殊《玉樓春·春恨》
-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 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四九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