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懷原文
客里清明多感慨,強拈卮酒破愁顏。
此時榆柳皆新火,滿眼松楸非故山。
春水漁舟來個個,曉林花雨落班班。
登樓轉覺添歸思,欲寄尺書無雁還。
詩詞問答
問:清明有懷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清明有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清明有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客里
離鄉在外期間。 唐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詩:“客里故人尊酒別,天涯遊子弊裘寒。” 宋 劉一止 《洞仙歌·梅》詞:“行人怨,角聲吹老,嘆客里,經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韻時中》:“ 淮南 數日將寒食,客里三春尚臘衣。”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貧中聚散思親串,客里行藏感歲華。”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感慨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卮酒
猶言杯酒。《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曰:‘壯士,賜之卮酒。’”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大蒙古包宴》:“上親賜卮酒,以及新降諸王、貝勒、伯克等,示無外也,俗謂之大蒙古包宴。”
愁顏
猶愁容。 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詩:“且寄一書札,令予解愁顏。” 宋 柳永 《雪梅香》詞:“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 清 姚潛 《飲孫子魚琴來閣同汪度若吳方明曹殷六杜吹萬》詩:“把酒心猶熱,依人鬢早斑。 阮宣 錢已罄,賴爾破愁顏。”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榆柳
榆樹與柳樹。《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 漢 鄭玄 註:“ 鄭司農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元 鄧學可 《端正好·樂道》套曲:“剗荊棘鑿做沼池,去蓬蒿廣栽榆柳。” 清 李光庭 《鄉言解頤·雜物十事》:“休言磨鐵輸鑽木,榆柳槐檀過眼泡。”
新火
(1).古代鑽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時新取之火稱新火。《北史·王劭傳》:“新火舊火,理應有異。”參見“ 改火 ”。
(2). 唐 宋 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賜百官,稱為“新火”。 唐 杜甫 《清明》詩之一:“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浄客船。” 宋 蘇軾 《徐使君分新火》詩:“ 臨皐亭 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國朝之制,待制、中書舍人以上皆坐狨。雜學士以上,遇禁菸節至清明日,則賜新火。”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一:“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滿眼
(1).充滿視野。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尋念平昔,觸事未遠,書疏猶存,遺孤滿眼。”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滿眼送波濤。” 清 張養重 《汀州道中》詩:“可憐滿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兩個從來沒有去過 上海 ,一下了北火車站,滿眼儘是高樓大廈,幾乎遮去了半個天。”
(2).猶言一心一意。《水滸傳》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此事,則 梁山泊 十萬之眾,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紀,自從沒了你爺,便滿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來,老身靠誰?”
(3).充滿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魯貴 坐在左邊一張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滿眼紅絲,像個猴子,望著 侍萍 打著噎。”
松楸
(1).松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陳象設於園寢兮,映輿鍐於松楸。” 唐 劉禹錫 《酬樂天見寄》詩:“若使吾徒還早達,亦應簫鼓入松楸。”《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祖先松楸,去郭數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兵燹難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劍無人葬。”
(2).特指父母墳塋。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思潁詩》:“﹝ 歐陽修 ﹞逍遙於 潁 ,蓋無幾時,惜無一語及於松楸之思。”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漁舟
漁船
個個
(1)
(2) 各個——和一個複數名詞和代詞連用,表示句子的意思對每一個體都適用
個個戰士都很勇敢
(3) 每一和任一
(4) 總起來,合起來的——與一個複數名詞或代詞連用,表示把幾個個體合起來看是適用的
個個班組都不示弱
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貫休 《春山行》詩:“重疊太古色,濛濛花雨時。” 宋 向子諲 《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詞:“更冥冥,一簾花雨。” 元 張雨 《次孫大方仙興詩韻》:“花雨掃塵鸞帚溼,島雲承韈蜃樓昬。”
(2).佛教語。諸天為讚嘆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經·序品》:“時無 * 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後用為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十里花雨,四天香雲,幢幡葢網,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花雨散諸天,慈雲廣蔭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紛飛。 郭沫若 《雙倍的春天》詩序:“ 北京 市民夾道歡迎,花雨滿天,歡雷震地,人人臉上都煥發出無上的喜意。”
班班
(1).明顯貌;顯著貌。《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余畏禁,不敢班班顯言,竊為《窮鳥賦》一篇。” 李賢 註:“班班,明貌。” 唐 劉禹錫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序:“讀史書,自 黃帝 至 吳 魏 間,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塗荊二山記》:“ 梁 魏 交鬭時,就山築堰以灌 壽春 ,其遺蹟猶班班可見。”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驗派),其流愈鬯, 東京 儒者 張衡 、 郎顗 最稱名家, 襄楷 、 蔡邕 、 楊厚 等亦班班焉。”
(2).絡繹不絕貌;盛多貌。《後漢書·五行志一》:“車班班,入 河間 者,言上將崩,乘輿班班入 河間 迎 靈帝 也。”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 齊 紈 魯 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鰲 註:“言商賈不絶於道。” 宋 陳亮 《皇帝正謝表》:“濟濟朋來,班班穎脫,以須選擇,不使棄遺。” 明 唐寅 《姑蘇八詠》之五:“響屧長廊故幾間,於今惟見草班班。”
(3).猶彬彬。文質兼備貌。 漢 揚雄 《太玄·文》:“文質班班,萬物粲然。”《晉書·索靖傳》:“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煥爛。”
(4).斑點眾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絕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靜緑絶纖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葉致遠》詩:“ 白下 、 長乾 一水間,竹勻新筍已班班。” 金 元好問 《杏花雜詩》之十一:“小雨班班曉未勻,煙光水色畫難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記》:“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鱗生其上,班班可玩。”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 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歸思
回家的念頭
(離家日久)歸思甚切
尺書
(1).指書籍。古代簡牘的長度有一定規定,官書等長二尺四寸,書非經律者,短於官書,稱為短書。 漢 王充 《論衡·書解》:“ 秦 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文選·應璩<百一詩>》:“文章不經國,筐篋無尺書。” 李善 注引 劉向 《新序》:“府庫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簡書。”
(2).指書信。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越王 悅兮忘罪除, 吳王 歡兮飛尺書。” 唐 劉滄 《留別崔澣秀才昆仲》詩:“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歲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書歸。”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棠》詩之二:“半偈偶題 蘇玉局 ,尺書煩寄 謝公墩 。”
(3).指詔書。《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僧令法師墓志銘>》:“見重 高帝 ,尺書屢發。”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林子山詩》:“輕薄子猶誦其出山詩云:‘尺書中夜至,清曉即揚鞭。’” 明 宋濂 《淵穎先生傳》:“此小丑耳,何必上勤王師,使某持尺書諭之足矣。”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