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清明

作者:李成憲 朝代:明代

寶安清明原文

江邊荒草自清明,久客思歸計不成。

丘隴十年無孝子,兵戈萬死有孤生。

身當病後哀歌短,家自亡來骨肉輕。

未論故園豺虎窟,窮途魑魅尚縱橫。

詩詞問答

問:寶安清明的作者是誰?答:李成憲
問:寶安清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寶安清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成憲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成憲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邊荒

(1).邊遠,荒遠。也指邊遠荒涼地區。 漢 蔡琰 《悲憤詩》之一:“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權時之宜,以 興 為督 交阯 諸軍事、上大將軍、 定安縣侯 ,乞賜褒奬,以慰邊荒。” 唐 楊炯 《渾天賦》:“南河北河,象闕於是乎增峻;左轄右轄,邊荒於是乎自寧。” 王闓運 《<桂陽州志>序》:“臨武邊荒。”

(2).邊遠荒涼。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五章:“母親在白天裡帶著兩個孩子到邊荒的山田裡去找些野菜。”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久客

(1).久居於外。 漢 焦贛 《易林·屯之巽》:“久客無依,思歸我鄉。”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

(2).指久居外鄉的人。 宋 陸游 《宴西樓》詩:“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

(3).指臘梅。 明 程棨 《三柳軒雜識》:“ 姚氏 《叢語》以蠟梅為寒客,今改為久客。”

思歸

(1).想望回故鄉。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 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子規,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丘隴

亦作“ 丘壟 ”。 1.墳墓。《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塋丘壟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貴賤之等級。” 孫希旦 集解:“墓域曰塋,其封土而高者曰丘壟。”《墨子·節葬下》:“有喪者曰:棺槨必重……丘隴必巨。”《漢書·楚元王傳》:“ 黃帝 葬於 橋山 , 堯 葬 濟陰 ,丘壠皆小,葬具甚微。”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謁忠靈》:“丘隴頽,桑田變,天涯和鶴空悲咽。”

(2).壟畝;田園。 南朝 宋 鮑照 《代邊居行》:“不覩車馬跡,但見麋鹿場。長松何落落,丘隴無復行。”《舊唐書·蕭至忠傳》:“憸利之輩,冒進而莫識廉隅;方雅之流,知難而斂分丘隴。” 清 唐甄 《潛書·兩權》:“豪傑失望,思歸丘隴,人心解蔽,不可復振。”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孝子

(1) 指對父母孝順的兒子

(2) 父母死後守孝的人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爭。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萬死

死一萬次,形容受嚴厲懲罰或冒生命危險

罪該萬死

孤生

(1).孤陋的人。常用為自謙之詞。《後漢書·周榮傳》:“ 榮 曰:‘ 榮 江 淮 孤生……今復得備宰士,縱為 竇氏 所害,誠所甘心。’”《新唐書·王縉傳》:“尹(京兆尹 黎乾 ),南方之孤生,安曉朝庭事?”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前時寵示第三文字,極切當,頗為孤生之助。” 清 姚瑩 《朝議大夫從祖惜抱先生行狀》:“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講説,舉 唐 宋 以來傳注,屏棄不觀。”

(2).孤獨的人。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嗟余未喪,哀此孤生。” 唐 柳宗元 《南澗中題》詩:“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清 顧炎武 《七十二弟人》詩:“亂國誰知爾,孤生且辟人。”

哀歌

(1).悲傷地歌唱。《莊子·天地》:“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南朝 梁 任昉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狐兔成穴,童牧哀歌。”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詩:“哀歌坐空屋,不怨但自悲。” 魯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書中的主角……比起單是抱膝哀歌,握筆憤嘆的文豪們來,實在也切實得遠了。”

(2).悲傷的歌。 艾青 《維也納》詩:“再偉大的天才,也譜不出今天 維也納 的哀歌。”

骨肉

(1) 身體

骨肉歸復於土。——《禮記》

(2) 骨和肉

(3) 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係

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故園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豺虎窟

比喻惡人聚集的處所。 宋 劉子翬 《悼李奉》詩:“傷心豺虎窟,冒險爾何輕。” 清 方拱乾 《譯使至高麗》詩:“豺虎窟多中土客,鳳凰城是舊朝臣。” 金松岑 《讀秘密使者》詩之三:“東行豺虎窟中來,姊妹花枝邂逅開。”

窮途

路已走到盡頭,比喻處境艱危

魑魅

(1).古謂能害人的山澤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漢書·王莽傳中》:“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顏師古 註:“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 薛綜 註:“魑魅,山澤之神。” 唐 盧綸 《割飛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須藏怪須懾。”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生獰面目驕橫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壞人或 * 勢力。 明 徐復祚 《投梭記·獲醜》:“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奮。” 廬隱 《或人的悲哀》:“他們不用鏡子,照他們魑魅的怪狀。”

(3).指荒涼、邊遠的地區。語本《左傳·文公十八年》:“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蘇軾 《到常州謝表》之一:“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參見“ 螭魅 ”。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標籤:清明節

詩詞推薦

寶安清明原文_寶安清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