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作者:顧太清 朝代:清代

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原文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乾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綠雲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詩詞問答

問: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的作者是誰?答:顧太清
問: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顧太清的名句有哪些?答:顧太清名句大全

注釋

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蔽日:遮蔽日光。

參考注釋

猩紅

一種鮮紅色,比蘋果的紅色黃而略淺,比洋紅黃而淺,比卡斯蒂利紅黃而暗,比茜草的深紅色黃而淺,比辣椒稍藍、稍淡而略暗

嫣然

美好貌

嫣然一笑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凡塵

人世間。 宋 謝翱 《送袁太初歸剡》詩:“百年綺語墮凡塵, 劉公 不還 謝公 走。”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你跟著我脫凡塵倒大清高。”《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慾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紅樓夢》第五一回:“名利何曾伴女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三章:“如今這礦山上真是二十八宿下凡塵,各個顯神通。”

來古

自古以來。《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比《樂書》以述來古,作《樂書》第二。” 司馬貞 索隱:“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一說為往古。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史記六》。

朱門

(1) 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

(2) 舊時借指豪富人家

明朝

〈方〉∶明天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柔條

(1).嫩枝;柔軟的枝條。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宋 陳亮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詞:“手弄柔條人健否?猶憶當時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斷了那柔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唐 李白 《惜餘春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宋 沉遘 《發瓦橋十里而河梁敗還坐客亭復上馬戲詠道旁垂柳》:“柔條秀絶向人甚,忍不從容折一枝。”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細腰,行人幾度折柔條。”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朴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綠雲

比喻女子黑而長的頭髮: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借指年輕女子:雪鬢蒼蒼配綠雲。

蔽日

遮蔽日光。《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乾霄蔽日,誠巨樹也,當求尺寸之材,必後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

樹輪

樹的橫枝。《文選·劉安<招隱士>》:“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 呂延濟 註:“輪,橫枝也。”

結子

植物結實。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二:“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自笑公門嬾桃李,五更結子要風催。”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你看,它又不開花,又不結子。”

(1).指用線、絲、草繩等結成之物。《水滸傳》第五六回:“下面一個婭嬛上來,就側首春臺上,先摺了一領紫繡圍領……一條紅緑結子,並手帕一包。”《紅樓夢》第二四回:“ 襲人 被 寶釵 煩了去打結子了。” 王西彥 《死在擔架上的擔架兵》:“ 李娃娃 把‘行床’的木柵門關得鐵緊,上了閂,還用稻草繩把它綁住,結子打在裡面。”

(2).比喻疑難困惑的關鍵。 艾蕪 《百鍊成鋼》第六章:“她覺得她心裡的一個結子,現在突然一下散了,感到非常的愉快。”

記取

牢記教訓、囑咐等

記取這個血的教訓

種花

(1) 培植花草

(2) 〈方〉∶種痘

(3) 〈方〉∶種棉花

詩文賞析

開句“萬點猩紅將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塵”,有著非同凡塵的麗姿、質。兩句描寫,把這株剛從“古寺”移來園中種植的海棠,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它還只是一株幼樹,所以詞主人公對它更是寄予希望,現在時當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後,又將是一番摸樣了。下片承接說:“細乾柔條才數尺”,這是現在的樣子,但已迥出凡塵,將來“千尋起自微因”,不知該是如何的可愛了。所以下面詞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綠雲蔽日樹輸囷”,樹長得參天高大而盤曲,當然這不無誇張,但誇張正表現了面前這位種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還希望它不要忘記種花人的辛勤栽種與呵護。

標籤:海棠,清明節

詩詞推薦

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原文_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