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客窗清明原文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詩詞問答
問:折桂令·客窗清明的作者是誰?答:喬吉
問:折桂令·客窗清明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喬吉的名句有哪些?答:喬吉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緊窄的窗戶,小巧的窗紗,拓露出一方視野的空間。窗外飄打過多少陣風雨,而梨花還是那樣的耀眼。不須說客燈前黯然的心緒,孤枕畔旅居的傷感,我的思念總是飛向很遠很遠。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髮垂肩,再久的繁華不過是春夢一現。忽然間,我發現居民家飄出一縷縷輕煙,從楊柳樹兩邊升起,漸漸爬上了高聳的屋檐。
注釋
窄索:緊窄。
甚:甚是,正是。
檐牙:檐角上翹起的部位。
詩文賞析
喬吉卒於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錄鬼簿》說他“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他在《錄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風抹月四十年”之語,則享年至少在六十歲以上。從本曲“五十年春夢繁華”句來看,當是他五十歲進入老境的作品。
這首曲寫的是清明,卻從“客窗”的意境表現,不消說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題。詩人先從窗外的一角春景領起,轉入“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實已顯現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狀。而臨窗所見的,是“風風雨雨梨花”。風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時節的典型景物,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寒食花開千樹雪”;但以“風風雨雨”來配合“梨花”,那就難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風淫雨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顧德潤《青玉案》)的憾恨了。這種驚心動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著窗兒,一無出戶賞春的情緒,這就為以下客況的種種回憶留出了地步。詩人以一個“甚”字總領,有感慨萬千之意;而“三千丈”兩句的概括,則充溢著客愁茫茫、萬念俱灰的悵恨。“三千丈清愁鬢髮”,是從李白《秋浦歌》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詩句脫化,這與“五十年春夢繁華”對應,顯示了作者進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頹然心境。白髮皤然,猶漂泊於客鄉,詩人的“情緒”、“客懷”、“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結末以一個“驀”字打斷客思,重將目光投向窗外,照應“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來清明節前為寒食禁菸,家家冷食,不點火做飯,直到清明的這天才重開新火,而民間又有以新火互贈親鄰的習俗。這一筆以“人家”的“分煙”,襯示自己作客的孤獨,不言愁而愁意倍見,可謂神來之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
- 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
-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莊子《莊子·內篇·齊物論》
-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六》
- 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列子及其弟子《列子·天瑞》
- 刑當罪則威,不當罪則侮荀子《荀子·君子》
-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
![折桂令·客窗清明原文_折桂令·客窗清明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