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赴玉津園宴

作者:章惇 朝代:宋代

清明日赴玉津園宴原文

南園高宴寵師臣,盛事仍隨節物新。

勸餞滿傾仙室酒,賜花分得漢宮春。

三朝主眷優元弼,五福天教萃一身。

自惜雲龍如此少,因公重感涕沾巾。

詩詞問答

問:清明日赴玉津園宴的作者是誰?答:章惇
問:清明日赴玉津園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清明日赴玉津園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章惇的名句有哪些?答:章惇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2. 四庫本《古今歲時雜詠》宴下有集字

參考注釋

南園

(1).園名。在 廣東 廣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趙介 、 孫蕡 等五人在此結社,號 南園 五子。 嘉靖 時,又有 歐大任 梁有譽 等五人,於此結社,號 南園 後五子。參見“ 南園十先生 ”。

(2).泛指園圃。 晉 張協 《雜詩》之八:“借問此何時,胡蝶飛南園。” 唐 柳宗元 《冉溪》詩:“卻學 壽張 樊敬侯 ,種漆南園待成器。”

高宴

見“ 高宴 ”。

亦作“ 高讌 ”。盛大的宴會。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充待詔於 金馬 ,奉高宴於 柏梁 。”《隋書·音樂志下》:“載擇良辰,式陳高宴。”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高宴諸侯禮,佳人上客前。” 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三:“高讌陳詩 銅雀台 , 子桓 兄弟不須猜;胡牀粉髻天人語,獨有 思王 八斗才。”

師臣

對居師保之位或加有太師官號的執政大臣的尊稱。 唐 顏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方崇乞言之典,以極師臣之敬。” 宋 梅堯臣 《太師杜公輓詞》:“國佐三公進,師臣一品歸。”《宋史·奸臣傳·賈似道》:“ 理宗 崩, 度宗 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而不名。” 元 張憲 《鹹淳師相》詩:“十年國勢盡傾摧,猶謂師臣堪付託。”

盛事

大事

亞特蘭大市的第26屆奧運會是國際體育界盛事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仙室

(1).仙人所居的宮室。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記》:“﹝ 大面山 ﹞之頂,去平地七十二里,為茲山之主,非常人所到,靈禽異獸,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瓊樓仙室,金闕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見,非凡俗所窺也。”

(2).指道教祠觀。 前蜀 杜光庭 《告修青城山丈人觀醮詞》:“自 軒後 錫封, 漢皇 望秩, 玄宗 構宇,先帝增崇,仙室益嚴,清壇彌肅。”

(3).指 東漢 洛陽 宮中藏書的 東觀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 李善 註:“ 華嶠 《後漢書》曰:學者稱 東觀 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今故言仙室。”

(4).泛稱皇家藏書之所。 宋 范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啟》:“自是蹈揚仙室,歷遷帝闈。”

分得

分到手。如:廠里送給幼稚園一筐蘋果,每個小朋友分得兩隻。

漢宮

漢 朝宮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宮殿。 南朝 陳後主 《昭君怨》詩:“圖形 漢 宮裡,遙聘單于庭。”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日月低 秦 樹,乾坤繞 漢 宮。” 明 陶望齡 《沛縣過高帝廟》詩:“魂魄來游長此地, 漢 宮秋色近如何?”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元弼

首席輔臣。指宰相。 唐 杜甫 《進封西嶽賦表》:“維岳固陛下本命,以永嗣業,維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 唐 鄭亞 《<會昌一品集>序》:“公藴開物致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

五福

(1).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漢 桓譚 《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壽。”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套曲:“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萬世之室,後世子孫滿堂,富貴功名,應天上之三光,備人間之五福。”

(2).神名。賜福之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

天教

上天示意,以為教誨。《晏子春秋·諫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雲龍

(1).雲和龍。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其意以雲龍相致。” 五代 齊己 《春雨》詩:“雲龍相得起,風電一時來。” 前蜀 杜光庭 《天冊巡官何文濟為東院生日齋詞》:“猶風虎以相須,若雲龍而感契。”

(2).《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孔穎達 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後因以“雲龍”比喻君臣風雲際會。 宋 陸游 《太師魏國史公輓歌詞》:“雲龍際千載,典冊冠三公。” 明 張居正 《聖母圖贊·慶都毓聖》:“元雲入戶,赤龍在宮,遂開景運,萬國時雍,濟濟岳牧,是謂雲龍。”

(3).喻朋友相得。 清 趙翼 《余簡稚存詩稚存答詩再簡奉酬》:“昔 唐 有 韓 孟 ,雲龍兩連翩。” 清 徐夔 《移居贈永夫》詩:“爾我重訂雲龍交,歲惟作噩月當且。”

(4).即龍。《易·乾》:“雲從龍。”故稱。 唐 張祜 《憶游天台寄道流》詩:“雲龍出水風聲過,海鶴鳴皋日色清。” 南唐 沉汾 《續仙傳·酆去奢》:“﹝ 安和觀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見雲龍、雷公、電姥,神鬼甚眾。”

(5).喻豪傑。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和卓閣老紀恩詩》:“雲龍追逐當時志,愧我衰齡獨閉關。”

(6).駿馬的美稱。《文選·曹植<七啟>》:“僕將為吾子駕雲龍之飛駟,飾玉輅之繁纓。” 李善 註:“馬有龍稱,而雲從龍,故曰云龍也。《周禮》曰:凡馬八尺已上為龍。”

(7). 漢 宮殿門名。《文選·班固<東都賦>》:“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 雲龍 之庭。” 呂延濟 註:“ 雲龍 ,門名。”《文選·張衡<東京賦>》:“飛 雲龍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綜 註:“ 德陽殿 東門稱 雲龍門 。”

(8).山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 宋 蘇軾 《訪張山人得山中二字》詩之二:“萬木鎖 雲龍 ,天留與 戴公 。”自註:“ 雲龍 ,山名。”

(9).印有龍的圖案的茶餅,為 宋 朝的貢茶。泛指優質名茶。 宋 舒亶 《菩薩蠻·湖心寺席上賦茶》詞:“香泛雪盈杯,雲龍疑夢回。” 宋 黃庭堅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並簡楊休》詩:“家山鷹爪是小草,敢與好賜雲龍同。” 明 高啟 《贈墨翁沉蒙泉》詩:“人間留藏敢輕試,傳玩正比雲龍茶。”參見“ 龍團 ”。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感涕

(1).感傷的眼淚。 唐 陳子昂 《登薊州樓送賈兵曹入都》詩:“孤負平生願,感涕下沾襟。”

(2).感動得落淚。《宋史·蘇軾傳》:“ 宣仁後 與 哲宗 亦泣,左右皆感涕。” 清 查慎行 《送高江村先生南歸即次紀恩六章原韻》之五:“此意旁觀猶感涕,那教身受不生悲。”

沾巾

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漢 張衡 《四愁詩》:“我所思兮在 雁門 ,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愚沾巾宿草,無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詩慰余秋懷迭韻為答》:“涼雨何分舊與新,每逢搖落欲沾巾。”

標籤:清明節

詩詞推薦

清明日赴玉津園宴原文_清明日赴玉津園宴的賞析_古詩文